未來,我們的每一道人生病坎都可能被干細胞技術征服。
歲月似飛刀,刀刀催人老。衰老是生物界的自然規律,無人能免,我們無法阻擋但也心有不甘。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就會隨之衰弱,人體患病的風險也會更大。人的一生,尤其是過30歲后至少會有五個“坎兒”,看看你將要面對哪些風險!
歲月不饒人,首先不饒女人。抗衰,是值得每個女人研究一生的課題,早一天抗衰,遲一天衰老! 據研究稱,人在25歲之后,皮膚就會開始衰老,產生細紋;到了30歲時,我們的肌膚更是進入“中度衰老期”,臉上開始出現各種紋路,并失去青春的豐滿;皮膚越來越薄、變得干燥、松弛;單單靠護膚品是不能解決的,體內環境的變化占主導地位。 干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通過在老化的皮膚中補充生長因子,可提高皮膚通過各種活性因子促進真皮層內纖維母細胞的增殖能力,修復老化的膠原纖維與彈性纖維,還原肌膚彈性并減少皺紋。干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能幫助皮膚恢復彈性并且減少皺紋。 干細胞抗衰的優勢在于更長久的抗衰。它不像化妝品,涂抹一天就起一天的作用,一天不用就會膚色暗淡。而干細胞抗衰則是一天比一天更為光鮮,隨著細胞數量的不斷增多,繁衍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體充滿了能量和活力,自然變得越來越年輕了。 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增多,已經排名世界第一。在我們身邊,平均每1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失明、截肢等糖尿病并發癥更是讓患者苦不堪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021年12月6日,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官網發布《2021全球糖尿病地圖》,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數達到5.37億?。年齡≥40歲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因為隨著年齡的上升,人體對胰島素降糖作用的敏感性會降低,即產生胰島素抵抗;其次,隨著年齡上升,更容易肥胖,也就更容易患糖尿病。 2021年10月份,美國制藥公司Vertex公布了其在研干細胞治療產品VX-880的1/2期臨床試驗中的首例1型糖尿病患者數據。這名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第90天時,恢復了自身胰島素的產生,并將每天胰島素注射量減少91%。 越來越多的干細胞臨床結果證實,間充質干細胞技術已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改善患者胰島功能,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同時,間充質干細胞也均具有改善糖尿病并發癥的作用,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心腦血管疾病,是50歲以上群體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過去我們通常對中風和其他腦損傷等神經退行性病變的認識是:這類腦損傷是永久不可復原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 2021年7月份,刊登在《腦血流與代謝》上的一篇文章總結了干細胞治療腦卒中的研究進展,初步證實了這種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同時,干細胞除了能顯著降低腦卒中患者死亡率以外,還能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干細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后遺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干細胞幫助中風患者重新站立 骨關節炎也稱為不死癌癥,是60歲以上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全球第四大致殘性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約有1.1億膝骨關節炎患者。 隨著科學的發展,干細胞憑借其直接分化,免疫調節,抗炎等特性在骨關節炎治療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近年來,國際上陸續有治療骨關節炎的干細胞新藥獲批上市。在國內,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顯示,目前也有3款針對膝骨關節炎的間充質干細胞新藥獲得臨床批件。 干細胞可減輕和緩解骨關節炎的臨床癥狀,從根源上改善或恢復骨關節功能,提升療效的同時也降低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和副作用,有望治愈骨關節炎。 年過古稀,也就是70歲,基本已經看遍人間世事,參透人生道理,但是忽然有一天你開始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70歲高發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患者記憶嚴重衰退、行動力慢慢為零,最終變得全面性癡呆。 2021年5月,美國生物制藥公司Longeveron公司宣布:在一期臨床試驗中,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間充質干細胞療法能夠減緩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疾病進展,包括減緩認知下降和日常生活能力喪失。 與現有的阿爾茲海默癥治療方法不同,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一種根本性療法。研究發現,該療法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抗炎、腦血管再生以及腦細胞的保護和再生。 每一個年齡段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健康問題,很多疾病利用現在的醫療手段無法解決,而干細胞為這些疾病的攻克帶來了可以企及的希望。 衰老的問題是自然規律,我們沒有辦法阻擋,而干細胞亦可以延緩衰老的進程,同時抵御由于衰老而帶來的各種疾病和問題。 未來,我們的每一道人生病坎都可能被干細胞技術征服。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2718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