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兒的臍帶組織中,蘊含著豐富的間充干細胞,日前,陸軍軍醫大學和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利用這種間充質干細胞成功改善了3位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并以“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及安全性初探”為題在《重慶醫學》發表了臨床研究成果。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即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將關節周圍組織識別為“非我族類”進行攻擊,造成關節炎癥、疼痛、腫脹和僵硬。發病特征是病程慢、反復發作,可引起關節損傷、軀體殘疾、心臟疾病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降低病患的預期壽命。
RA全球有超過2300萬人患有此病,全球發病率為0.24%,我國的RA患病率目前為0.3%,在我國有超過500萬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高發年齡為40~60歲,多發生于中年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
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主要依賴于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改良型抗風濕藥物、免疫抑制劑及免疫調節劑等,這些藥物能緩解患者的癥狀。
然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等。雖然一些生物制劑取得不錯的療效,但約30%的患者在試驗中對治療沒有滿意的反應。即使達到臨床緩解,軟骨和骨損傷也繼續進展。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勢在必行。
傳統的類風濕病治療藥物只能緩解癥狀,存在起效慢、藥物副作用大,治標不治本等缺點。類風濕疾病的治愈不僅僅是緩解患者的疼痛,更重要的目標是要調節自身免疫系統,從而預防關節的損傷和變形。達到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干細胞療法。
針對難治性RA,陸軍軍醫大學和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合作進行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S-MSCs)輸注療法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 注冊號:ChiCTR—OPB-15005956),他們選取了符合標準的4例難治性RA患者,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接受過DM ARDs 藥物甚至多種生物制劑治療,但療效欠佳。研究者為他們輸注了US-MSCs,輸注后,4例患者繼續按照原口服藥物的方案治療。
經過每 2—3個月定期復診,研究者對患者的關節腫脹及壓痛數、紅細胞沉降率(ESR)、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C反應蛋白、DAS28(4)評分、血尿常規、肝功及腎功指標進行評估和檢測,發現3例接受US-MSCs輸注治療的患者 ,其關節腫痛程度,EsR、c反應蛋白水平及病情活動度均獲得明顯改善,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均未發生過敏 、排斥及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研究者推測,US-MSCs輸注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 ,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的分化并協同其發揮免疫抑制功能 ,同時促進軟骨損傷修復而起到減輕關節炎癥及腫脹,促進關節骨及軟骨破損修復,從而起到緩解RA癥狀的作用 。
臍帶的間充質干細胞因其取材方便,無道德倫理爭議,可獲取的細胞數量多、增殖能力強、免疫調節作用大,分泌細胞生長因子的總量也非常高,便于擴增和傳代,同時又沒有配型、排異等問題,已成為間充質干細胞的理想來源。研究者認為,利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難治性RA 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未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2518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