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極高,主要侵害關節軟骨、骨和滑膜組織,導致關節疼痛、腫脹、變形。輕者表現關節疼痛、膝關節活動障礙,重者可導致關節畸形和患者殘疾,給患者的工作、生活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臨床常見的關節軟骨損傷是運動創傷,多發于年輕人,而軟骨退變多發于老年人。關節的軟骨組織不能自動修復,損傷的軟骨若不及時治療,將蔓延影響周圍的正常軟骨,再加上不斷受力和磨損,最后演變成骨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和丟失及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骨質再生為特征的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目前治療方法治療后纖維軟骨而非透明軟骨填充關節缺損區域,其力學性能及耐用性遠不及正常透明軟骨。
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被報道可以通過促進關節軟骨內II型膠原和氨基葡萄糖糖苷的生成,來減輕關節軟骨退變;并且還可以誘導基質干細胞向軟骨細胞轉化,促進軟骨細胞的增生、分化和黏附。
存在于骨髓和骨膜中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在一定的刺激因子的誘導下可分化為軟骨、骨、肌肉、肌腱等。試驗通過富含血小板血漿聯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性關節炎,觀察兩者是否在骨性關節炎治療中具有協同作用,可將此法作為治療骨性關節炎的適宜應用技術推廣。
方法
1.1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門診骨性關節炎患者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0.2歲。納入標準:①年齡>50歲;②慢性膝關節疼痛或腫脹病程不少于4個月;③X線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提示有退行性病變表現。
排除標準:①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糖尿病、血液病、嚴重心血管疾病、感染;②血紅蛋白<11g/L、血小板<1.5×109/L;③排除膝關節外傷;④排除半月板損傷。所有操作經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批同意,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以及評估標準:使用5mL注射器抽取退變的關節積液后去除連接的注射器,分別向退變的膝、髖及踝關節等關節腔緩慢注入裝有混合均勻的BM-SC 2mL與PRP 4mL。所選患者治療前和移植后第4周、12周、24周進行WOMAC評分量表評估,包含疼痛(1~5項)、僵硬(6~7項)和進行日?;顒拥碾y度(8~24項)。采用VAS評價每一個問卷問題,總指數積分用24個組成項目的積分總數來表示。
1.3統計學處理:所有的數據均用SPSS19.0處理,組間比較通過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比較,以P
2、結果
利用配對t檢驗對治療后4周、12周以及24周與治療前疼痛、僵硬、日常功能指數以及總積分進行差異分析。
表1的結果顯示,富含血小板血漿聯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性關節炎后,疼痛以及日常功能指數顯著降低(PPP>0.05)。治療后WOMAC總積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在中國約有1.2億人患有關節疾病,其有60歲和70歲以上的人群分別有55%和80%。目前治療方法有:
①軟骨移植;
②軟骨下骨鉆孔減壓術;
③骨膜或軟骨膜移植;
④軟骨細胞等移植。
治療后由于缺少正常透明軟骨的力學特性和耐用性效果不盡滿意。
選擇理想的種子細胞是組織工程骨的關鍵因素,而目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由于其取材方便、損傷小以及成骨能力確切,成為組織工程骨中首選的理想的種子細胞。
而自1984年以來,對于自體富血小板血漿聯合間充質干細胞誘導成骨的方法已經慢慢得到重視,由于自體血小板血漿含量豐富,無免疫排斥,對機體損傷小等特點,開始得到廣泛應用。
本試驗首次將富含血小板血漿聯合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性關節炎,并利用WOMAC評分調查問卷來評價治療后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動指數。WOMAC評分調查問卷包括24個問題:5個疼痛相關,2個僵硬相關,17個日?;顒酉嚓P,也是國際上通行的測定骨性關節炎療效的標準。
試驗表明:自體富血小板血漿聯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性關節炎在緩解疼痛,改善日?;顒臃矫嫒〉昧溯^為顯著的療效,并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相應的緩解越來越顯著,而對于僵硬的方面,并無顯著性的改變。而此療法是否可以改善并緩解患者膝關節的損傷,以及長期的臨床療效是否顯著,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與評估。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0171.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