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充質干細胞(MSC)被發現以來,對于它的認識就不斷加深,因其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人們期待它能夠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來源于早期中胚層的干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對MSC最開始的研究集中在其分化能力,但隨著它免疫調節功能的發現,以MSC為基礎的治療研究方向由最初的再生醫學轉變為自身免疫疾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在某些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誘因下自身免疫耐受狀態被打破或自身免疫性細胞調節異常,免疫系統對自身抗原產生持續遷延的免疫應答,造成了自身組織細胞損傷或功能異常而導致的臨床病癥。
正常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是認得出“自己人”的,對自身組織成分不發生免疫反應和攻擊。當機體受內外因素或遺傳因素影響,免疫系統就失調了,形象地說,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而攻擊自己身體里面的健康細胞,不僅對自身成分發生免疫反應,還會導致組織器官損傷或者功能障礙,這類疾病就叫做自身免疫性疾病。
許多常見疾病均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一型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蕁麻疹、自身免疫性肝病、干燥綜合征、多發性硬化癥、重癥肌無力、硬皮病、等等。
臨床上目前主要利用糖皮質激素和各種免疫抑制劑,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繼續發展,仍有部分患者療效欠佳,且免疫抑制劑抑制了患者的所有免疫功能,毒副作用較大。
目前為止,已有很多文獻報道了MSCs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并且將MSCs應用于臨床試驗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其中三分之一的臨床研究關注的是MSCs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
①干細胞與類風濕關節炎方面:RA是一種高度致殘性自身免疫疾病,臨床特征為對稱性多關節炎,病理改變為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關節周圍的骨量減少和骨質破壞是RA的主要特征。
目前,MSC治療RA的臨床對照試驗也有報道。其中,較大型的一例非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研究對象是172例對傳統治療藥物耐受的活動期RA患者,其中136例患者接受了40×10^6個臍帶來源的MSCs移植以及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聯合治療,另外36例患者運用傳統抗風濕藥物治療。
觀察期為輸注后3~6個月。最終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MSC治療明顯緩解了患 者癥狀,DAS28評分以及健康評估問卷均較對照組有改善,治療組患者外周血Treg 細胞明顯增多。相反,對照組患者無以上改變。
觀察期間,無患者表現出嚴重的不良反應,充分說明MSC治療對活動期RA患者是一種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的治療方案。
②干細胞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方面:目前認為MSC的作用機制可能主要通過與免疫細胞(如 T、B 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直接接觸發揮效應。
臨床試驗方面,目前已有一家試驗中心證實超過300例SLE患者接受MSC治療后有效,但是Tyndall等認為MSC治療SLE看似可行、安全,但治療的療效還缺乏數據支持,二次輸注治療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回報。
一項來自4個臨床中心的研究結果,40例SLE患者均輸注UC-MSCs兩次(每次1×10^6/kg,間隔1周)。隨訪12個月后總生存率為92.5%,狼瘡腎炎患者腎功能與移植前比明顯改善。
③干細胞與干燥綜合征方面:MSCs具有高度增殖、免疫調節及多向分化能力,可抑制多種免疫細胞增殖分化、炎癥因子分泌及抗體產生等,同時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因此 MSCs移植成為探索干燥綜合征(SS)治療的新方法。
LI等對36名SS患者(16例唾液腺受損,20例存在多器官受累)靜脈注射UC-MSCs,該研究結果顯示,UC-MSCs移植顯著緩解了SS癥狀,降低了干燥綜合征疾病活動指數(SSDAI)和VAS,且未觀察到相關副作用。
④干細胞與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方面(DM):Zhang等報道的一項長期回顧性研究中,38名PM/DM患者經靜脈注射1×10^6/kgMSCs,根據6年的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癥狀和血清學指標均有改善。
⑤干細胞與系統性硬化癥(SSc)方面:MSCs具有分化為成骨細胞、肌肉細胞以及內皮細胞的潛力。與健康人相比,SSc患者的MSCs表現出異常的細胞功能,如TGF-β和VEGF的表達增加,內皮細胞分化受損,這可能在SSc纖維化的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Liu等報道的一項長期回顧性研究中,39名SSc患者經靜脈注射1×10^6/kgMSCs。根據9年的隨訪結果顯示,6例患者死亡均證實與移植無關,所有患者皮膚癥狀和血清學指標均有改善,顯示MSCs移植治療S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自MSCs發現以來,因其低免疫原性、免疫抑制及維持免疫平衡等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應用一直備受關注。
臨床數據顯示,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抑制、免疫調節及維持免疫平衡的特點,可以令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況得到持續緩解。隨著臨床探索的不斷進展,干細胞治療將帶來傳統醫學突破,真正造福廣大患者。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790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