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將于12月10日~12日在線下及線上召開,該年會是全球血液學領域規模最大、涵蓋最全面的國際學術盛會之一,有諸多國內企業即將參加了這一盛會并展示自己的研發成果,其中河北森朗生物的一項CD7 CAR-T研究將在大會上精彩亮相,本文將這項研究與大家分享如下。
CD7 CAR-T療法有望治療T細胞惡性腫瘤,但CD7 CAR-T細胞的衍生通常需要通過基因編輯來消融CD7基因或阻斷CD7細胞表面表達。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抗自相殘殺方法,無需額外的基因編輯即可從大量T細胞中衍生出自然選擇的CD7 CAR-T細胞(NS7CAR)。NS7CAR的I期初步試驗結果已經在今年7月發表在Blood期刊上,而此次即將報告的I/II期試驗數據招募了更多R/R T-ALL/LBL(復發/難治性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并且觀察時間更長(NCT04572308&NCT04916860)。
研究方法
NS7CAR是第二代鼠源CAR-T,包含4-1BB和CD3ζ共刺激結構域。在輸注NS7CAR之前,所有患者均接受靜脈注射氟達拉濱(30mg/m2/d)和環磷酰胺(300mg/m2/d)(FC)3天。為了控制疾病的快速進展,48名患者接受了橋接化療。
患者特征
從2020年12月到2022年5月,本研究篩選了57名R/RT-ALL/LBL患者。由于疾病進展迅速(n=1)、生產失敗(n=1)或個人原因(n=2),4名患者未接受NS7CAR并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共有53名患者(T-ALL,n=34;T/LBL,n=18)接受了NS7CART細胞輸注。中位患者年齡為22(2-47)歲。基線患者特征見下表。
?
研究結果
截至數據截止2022年7月15日,中位隨訪時間為206(45-574)天。在第28天,95.8%(46/48)患者的骨髓/外周血(BM/PB)實現了最小殘留病灶(MRD)陰性的完全緩解(CR)。5名入組時沒有BM母細胞的T-LBL患者仍為MRD陰性。24名EMD(髓外病變)患者中有20名在輸注后第33天(中位數)出現緩解(13名CR和7名PR)。53名患者的18個月總生存(OS)率和無事件生存(EFS)率分別為75.0%和53.1%(圖1A)。輸注后,32名患者在3個月內過渡到Allo-HSCT(清髓性同胞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鞏固治療,18個月的OS和EFS分別為75.8%和71.5%(圖1B)。
在21名沒有接受Allo-HSCT鞏固治療的患者中,11名沒有達到CR的患者接受了挽救性移植, 7位患者在88(45-122)天中位隨訪期內保持CR。對于其余3名患者,2名在5個月內死亡(1名PD,1名復發),1名在6個月后失訪。
總共有8個復發,其中5個失去CD7表達。6名STIL-TAL1任何基因患者中有4名在1-3個月內復發,3/4失去CD7表達。(STIL-TAL1融合基因與較高的復發率和較差的預后有關)
?
安全性
?
47/53(88.7%)例患者出現輕度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II級),5名患者患有III級CRS,1名患者患有IV級CRS, 2名患者經歷了I級神經毒性。
qPCR檢測到的CAR-T拷貝數的中值峰值為1.75×10?(0.01-5.75×10?) copies/μg DNA,出現在第15天(10-42)(圖1C)。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NS7CAR中位峰值最高比例達90.52%,在第14天(7-32)出現的中位峰值比例為63.95(0.54-90.52)%(圖1D)。
?
結論
該項I/II期研究表明,NS7CAR對經過大量預處理的R/R T-ALL/LBL患者是安全且高效的,包括那些有髓外受累和既往allo-HSCT病史的患者。STIL-TAL1患者往往反應較差且早期復發,當患者出現復發時,觀察到CD7表達的喪失。
參考資料:
1.https://ash.confex.com/ash/2022/webprogram/Paper158878.html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380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