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90萬死于冠心病!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
冠心病已經成為“健康第一殺手”
通俗來講,如果把人的心臟比作一片“土壤”,那么冠狀動脈就是灌溉這片土壤的“河道”。而冠心病就是“河道堵了”,“土壤”得不到灌溉進而變“干枯”而出現的心血管疾病,這類疾病可能導致心絞痛、胸痛甚至猝死。
有人說,如果把人比作是一輛汽車,人的心臟就是一臺強壯、不知疲倦的發動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每分鐘平均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一個人的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
心臟如此重要,可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1.265億人有冠心病,而中國有2278萬例冠心病患者,占全球的18%。全球890萬人因冠心病死亡。我國每年約有260萬人死于心臟病,平均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臟病奪去生命。
心臟病種類繁多,有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在我國,每年約有70萬人死于冠心病,冠心病因其發病急、死亡率高,被稱為“健康第一殺手”。
冠心病心肌梗死,尤其是大面積心肌梗死,無論采取何種治療手段,若心肌細胞自身更新不足以修復損傷的心肌,很容易發展為心力衰竭。心肌細胞的不可逆壞死是心力衰竭的始動和加速因素,而心力衰竭又可促進心肌細胞的衰亡。
間充質前體細胞使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的風險降低75%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突發心臟事件,即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后果。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治療方法,如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s)、起搏器、除顫器和/或支架,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結果,并可減緩心力衰竭的進展。
然而,不幸的是,這些療法不能防止或逆轉有害循環的激活,所述有害循環使不利的心臟重塑永久化,從而導致心臟功能下降和心力衰竭進展。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面臨著與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病理相關的長期健康負擔。因此,確定能夠啟動再生過程以替代心肌梗死(MI)后受損心肌的新療法的能力具有極大的緊迫性。
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的臨床研究團隊2023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的一篇文章(Randomized Trial of TargetedTransendocardial MesenchymalPrecursorCell Therapy in PatientsWithHeartFailure),報告了迄今為止HFrEF(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中全球最大規模的細胞療法臨床試驗。
間充質前體細胞(MPCs)是具有抗炎特性的同種異體免疫選擇細胞,可以改善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預后。
此項Ⅲ期臨床試驗共納入565名心衰患者,其中265名患者接受心臟測繪并將間充質前體細胞通過導管直接注射入心臟,272例隨機分配到對照組,進行假測繪和假細胞輸送程序,28例隨機患者由于條件不合格退出。
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風險
數據顯示,與對照患者相比,間充質前體細胞治療使心肌梗死或卒中發生TTFE(常規首次事件-時間)的風險降低了58%。還分析了間充質前體細胞對炎癥的影響,間充質前體細胞治療使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的TTFE風險降低75%,特別是炎癥患者更為明顯。
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間充質前體細胞的經心內膜給藥
該研究結果還探討出間充質前體細胞治療心衰患者的機制,通過靶向的方式調節局部心臟和全身炎癥變化來改善預后,其中靶向大血管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不利影響,靶向微血管異常減少心血管死亡。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linchuang/lcyj/4021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