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惡性腫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其早期發現率較低,多數患者就診時已達中晚期,失去手術或放、化療的最佳時機,生物免疫治療是近幾年備受青睞的腫瘤治療新技術。
NK細胞治療是其中的一種,NK細胞是具有直接殺傷功能的天然免疫效應細胞,在清除腫瘤細胞中起關鍵作用。
有研究表明,NK細胞治療聯合傳統腫瘤治療手段能夠有效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研究發現,同種異體NK細胞治療原發性肝細胞癌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K細胞治療肝臟惡性腫瘤10例,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肝病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九O五醫院肝病中心等臨床研究團隊在行業期刊《肝臟》發表了題為《NK細胞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療效評價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臨床觀察成果。
研究報告指出為了觀察NK細胞過繼回輸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臨床研究人員選擇10例經手術切除、肝動脈介入、微波消融或放化療后的肝惡性腫瘤患者,回輸其直系親屬來源體外培養的NK細胞。
通過觀察患者異體NK細胞過回輸后反應、比較治療前后生活質量(KPS評分)、肝腎功能、血常規、循環腫瘤細胞(CTC)、有效緩解率、總體生存率等指標變化,評價該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近期療效。
NK細胞治療方案:細胞培養2周后,開始進行NK細胞回輸治療,每天1次,每次NK細胞數量均為1×10^9個/100mL,連續2次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個月。受試者分別在第一療程首次細胞輸注后的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進行有效性的訪視觀察,整個臨床研究觀察持續3年。
結果,異體NK細胞回輸后,1
例患者細胞輸注后半小時出現畏寒、寒戰、胸悶,給予對癥處理,15min后癥狀緩解體溫升高,最高至39.9℃,伴惡心、嘔吐,予以胃復安及泰諾處理后,癥狀逐漸消失,次日有輕度肌肉酸痛;1例出現失眠;5例患者的精神、食欲、體力明顯好轉。
10例患者輸注后24hCTC數由3~5/mL降至1~3/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隨訪3~36個月,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患者3個月總體生存率100%,有效緩解率80%(無死亡,2例SD,3例PR,5例CR),6個月總體生存率90%,有效緩解率80%(1例死亡,1例PD,3例PR,5例病CR);12個月總體生存率80%,有效緩解率60%(2例死亡,2例PD,3例PR,3例CR);36個月總體生存率50%,有效緩解率30%(5例死亡,2例PD,3例CR)。
結論,異體NK細胞治療肝惡性腫瘤臨床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質量,改善臨床癥狀,在肝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據統計我國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占惡性腫瘤的第四位和第二位。肝癌早期診斷困難,病情進展迅速,盡管目前肝癌的診斷治療不斷取得進展,但進一步提高療效,特別是改善中晚期患者的預后仍面臨很多挑戰。
NK細胞占肝臟淋巴細胞總數的25%~50%,在肝臟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NK細胞的衰竭和細胞因子的產生受損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預測因子,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NK細胞數量與患者存活率和預后密切相關。
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NK細胞活性顯著降低,提高NK細胞活性有助于預測肝癌患者肝切除術后的復發和預后。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981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