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作為攻克癌癥的一項新的治療模式,近幾年不斷有臨床上的好消息傳出。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報道,首例結直腸癌四期患者通過手術治療+新免疫療法,獲得了臨床治愈的效果,不但原病灶消失了,患者轉移到肺部的7個新病灶也都完全消失了。
圖: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免疫療法的本質不單單在于清除癌細胞,還要從根本上杜絕其復發的任何苗頭。近幾年,無論是PD(L)1抑制劑,還是“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的過繼細胞轉移(ACT)”療法,都是通過對自身免疫細胞的改造,使其具備了和癌細胞抗衡的實力。
在醫學研究領域,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改造免疫細胞可以根據具體的患者情況來決定,換句話說,再也不會像過去的常規療法那樣,使用的藥物都是一樣的,但獲得效果卻不盡人意。
一、接受新療法,7個轉移病灶已經全部消退
49歲生日那一天,結直腸癌四期患者Celine Ryan給美國的國立衛生研究所打了一個電話,在此之前她被查出了三期結直腸癌。
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怎么會選擇放棄呢?于是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她經歷了異常煎熬的放療和化療,疼痛和惡心日復一日,她在醫院和家里之間來回奔波,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Celine Ryan一家人
然而,在化療結束半年后,她復查中發現癌癥轉移到肺部的病灶已經變大,最終被確診為四期結直腸癌患者,目前沒有辦法治愈。醫生給她指定了新的化療方案,但她不想再重復過去那種痛苦了。她從醫生口中得知,國立衛生研究所正在研究和試驗新的個性化的細胞免疫療法,所以才打了故事開頭那通電話。
在經過身體各項詳細的評估后,Celine Ryan成功加入了臨床試驗組。
研究者先是從她體內取出了腫瘤浸潤淋巴細胞,這是培養和改造的細胞的關鍵一步。在分離和擴增T淋巴細胞的同時,研究者發現她的腫瘤細胞存在KRAS G12D突變。為此,研究者又提取了能夠識別突變的CD8 + T細胞,這部分新提取的細胞,才是最終殺死她體內癌細胞的關鍵力量。
接下來,研究者將這些細胞擴增到了1480億個。
此后,Celine Ryan接受了細胞的回輸。40天后,檢查發現她體內的病灶已經在縮小,又過了9個月,她體內原先的7個病灶完全消失。如今,Celine Ryan仍然健康,身體沒有任何復發的跡象,醫生們驚呼這是新型免疫療法帶來的又一例奇跡。
二、TILs療法正成為實體瘤克星
該療法的主要牽頭者是世界知名的癌癥學和免疫學專家Rosenberg。30多年來,他和團隊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尋找人體內能夠殺死癌細胞的最強的那個免疫細胞。相比于傳統的治療方式,TILs療法的優勢相當明顯。
Celine Ryan在接受治療
首先,TILs療法殺傷癌細胞的能力更加強悍。細胞免疫療法有很多類型,其他免疫療法提取的細胞是從患者的血液里提取,而TILs療法則是從患者的腫瘤組織里提取。研究發現,從腫瘤組織處提取的免疫細胞,有60%的識別和殺傷能力,而從血液里提取的免疫細胞能力不足0.5%。
其次,該療法的識別能力更加精準。TILs療法關鍵還在于找尋患者體內的腫瘤突變基因,通過這些突變的信息再尋找能夠抑制這種突變的T細胞,而后專門提取和培養這種細胞。
癌細胞在不同患者體內的存在形式是不一樣的,同樣的癌細胞,有的患者存在突變,有的患者不存在,TILs療法正是利用這一點,采取了針對性的提取和分離方式,這樣一來,殺滅和識別癌細胞也就更精準了。
最后,聯合用藥的效果更好。在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的同時,還使用了免疫增強藥物白細胞介素2和PD-1抑制劑。這些優勢結合在一起,相比傳統的放化療,患者不必忍受無盡的副作用。
三、它可以對抗哪些腫瘤?
免疫療法在過去對血液類腫瘤效果較好,如今隨著TILs療法在臨床上不斷取得新效果,對于實體腫瘤也越來越體現出其良好的效果。
除了像Celine Ryan這樣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TILs療法對于膽管癌、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都有效果。雖然該療法還沒有上市,但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正在進行多項的針對實體腫瘤的臨床試驗。
Celine Ryan復查時的CT掃描
目前,該療法在美國的申請上市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一旦獲批上市,將是第一種針對實體腫瘤的細胞免疫療法。
雖然癌癥現在還不能徹底根除,但不斷出現的新的治療方法,還是給無數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這會激勵所有的癌癥患者,在面對疾病的時候,用一種抗爭的心態去看待它,告訴癌癥:人類一定會找到新的辦法對付和消滅你。
參考資料:
[1]《第5種癌癥療法在日本邁出第一步》.科技部.2020.8.6
[2]《新研究揭開癌癥免疫療法抗藥性之謎》.新華網.2017.7.27
[3]《讓“最難纏突變”KRAS癌癥快速消退!這種免疫療法太牛了》.cancer百科.2020-07-16
[4]《個性化免疫療法最新突破!一個可能載入史冊的案例》.菠蘿因子.2016-12-29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07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