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位患者迎來了特殊的“慶生儀式”?采訪對象提供
蛋糕、鮮花,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一場慶生儀式送給一群特殊的腫瘤患者,她們接受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后,分別迎來跨越一年乃至五年的“重生日”。
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是近百種不同亞型“淋巴瘤家族”的統稱。我國每年大約有9.3萬人被診斷為淋巴瘤,每年有超過5萬人死于該病。其中,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以其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治療難度大、生存期短的特點,令人“談之色變”。然而,隨著CAR-T細胞療法的“橫空出世”,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送來了新希望。
近日,長期致力于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和研究的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許彭鵬教授,在確認全國首個接受商業化CAR-T藥品回輸治療并在一年后療效評估仍為完全緩解的患者信息后,對該細胞治療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奕凱達)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療效表示高度肯定。
在CAR-T細胞療法進入中國之前,復發難治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全球平均生存期為6.3個月,而國內僅為5.9個月。為了攻克這一難關,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趙維蒞教授帶領瑞金醫院血液科專家團隊,長期聚焦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積極開拓進取,牽頭完成了國內第一項CAR-T的注冊臨床研究。
從CAR-T的臨床研究到商業化使用,為了持續提升患者生存率,瑞金醫院成立了“細胞免疫治療多學科聯合會診中心”,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為患者治療保駕護航。目前,瑞金醫院已有超過30位患者接受了商業化CAR-T治療,接受奕凱達商業化產品的23例患者已完成療效評估,最佳客觀緩解率高達95.7%,完全緩解率高達69.6%,即有16位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
這一創新治癌方法療效如何評價?此前盛傳的“打一針,癌細胞消失”是真的嗎?醫學專家向記者強調,不存在“打一針,癌細胞消失”,整個過程包含治療前、中、后對治療方案的高度精細設計、兼顧多學科協作與個體化治療,“醫生的努力、患者的頑強、家屬的信任,共同成就振奮人心的結果,為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患者找到新生機!”
打破“僅半年生存期”,釋放腫瘤新生機
“是真的嗎?不可思議!”今年8月,全國首個接受商業化CAR-T藥品回輸治療、并在一年后療效評估仍為完全緩解的患者事例在病友群引起熱議,更為正在接受CAR-T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增添了莫大信心。
這個病友口中的“幸運兒”就是陳阿姨,患者陳阿姨是一位復發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老年女性,于2019年7月確診,一線治療后復發,二線療效欠佳,考慮到患者TP53突變,采用常規化療或靶向治療預后差。2021年6月22日,中國首個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獲批上市后,瑞金醫院血液科專家團隊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并于8月2日成功回輸CAR-T細胞。“

時隔一年,患者的療效評估仍為完全緩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患者獲得長期緩解甚至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不僅對于廣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是個喜訊,對于我們血液科臨床醫生而言,也極大地增強了信心。”許彭鵬教授表示。
“完全緩解”一年,她說“本以為終點站要到了”
另一位即將在本月迎來1年持續完全緩解的虞奶奶,則是一位高齡復發/難治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她于2019年確診,在歷經6次化療后,療效評估方達完全緩解。但好景不長,虞奶奶很快出現疾病復發,換用二線方案繼續治療,療效仍不佳。

“我深深記得,當時王黎主任鼓勵我,說還有一個先進的辦法,叫Car-T,但價錢很貴。我有點拒絕,但還是回家跟兒子說了,兒子、兒媳一聽就說要治。兒子說,‘媽媽,全世界親媽就一個,媽媽在,家就在,錢可以再賺,如果治療不成功我們也不留遺憾了’,我很感動。我年紀大了,此前的治療我堅強過了,我認為健康走到哪里是哪里,人都有終點站,要你下車就得下車……全家人的支持,給了我再次堅強的理由。”去年,CAR-T細胞療法在國內獲批上市了,虞奶奶在瑞金醫院接受了治療。
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王黎介紹道:“盡管CAR-T細胞療法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但其療效受諸多因素影響,潛在安全性風險不容忽視。
在計劃對虞奶奶進行CAR-T細胞治療前,淋巴瘤專家就結合患者目前的腫瘤狀態和既往病史,對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進行了預見,并對處理方案展開討論。虞奶奶的整個CAR-T細胞治療歷程艱辛,但是在虞奶奶接受治療的整個歷程中,我們醫護團隊精雕細琢,通力協作,從容應對CAR-T治療后不良反應,最終化險為夷。”
盡管臥于病床,虞奶奶深悉醫護的拼搏,“各位主任有時晚上10點多來看我,跟我說,今天加班晚了,但得來看看我;有的早晨7點就到我床頭,放心不下我。我不斷告訴我自己,我要努力、要堅持,要對得起醫生、全家的付出。”如今,在慶生禮現場,77歲的虞奶奶說,“我闖過來了。”
“精研治療+支付創新”,多方協力見證更多重生
這次慶生禮,秦阿姨與陳阿姨、虞奶奶并肩而坐,更給病友們莫大鼓舞——因為,秦阿姨將迎來完全緩解的第五年。
早在2017年確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秦阿姨,在接受多次化療及多線治療方案無效后,于2018年10月,作為奕凱達臨床實驗首例患者入組研究,又稱“中國001號病人”。時光如梭,她迎來“5歲”生日。

目前她即將迎來完全緩解的第五年。長達五年乃至更長的生存時間,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釋放出“癌癥被治愈”的信號,這也意味著CAR-T細胞治療正重塑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格局,或將引領癌癥治療進入新時代。
從CAR-T的臨床研究到商業化使用,為持續提升患者生存率,目前,瑞金醫院已成立“細胞免疫治療多學科聯合會診中心”,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為患者治療保駕護航。趙維蒞教授稱,患者對這一創新療法的需求在持續增長,他們也正在研究推進全國診療共識。
需要指出的是,CAR-T產品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定制的活細胞產品,一次性回輸治療,制備過程復雜,每個患者都是一個獨立批次,無法通過規模化量產來降低成本,患者的支付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大。
因此,如何提高產品可及性,成了患者和學界關注的焦點。所幸,有賴于商業保險和各大城市惠民保的積極跟進,CAR-T細胞療法的醫療費用負擔正逐漸減輕。以阿基侖賽注射液(奕凱達)為例,目前該藥品已被納入45個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過50項商業保險,備案的治療中心達近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