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康復者免疫力可維持1年 體內細胞對病毒有記憶力
據香港媒體報道,近日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抗體水平在康復后3個月,雖然平均下跌50%至75%,但抗體水平下降并不代表康復者的免疫力也下降,因為體內細胞對病毒仍有記憶力,代表免疫力依然存在,并且可維持在體內一年。
據報道,港大對250名新冠肺炎康復者中進行研究,年齡介乎18至80多歲,男女各半,當中60%患者當時病征輕微、30%患者病毒中度、10%患者情況嚴重,且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插喉。其中發現,患者在康復后3個月,抗體水平平均下跌50%至75%,只有小部分患者康復后半年都沒有下跌。
港大指出,所有因病毒產生的抗體水平都會下降,而新冠病毒以往無接觸過,身體沒有其記憶,會較流感病毒的抗體下降更快,但不代表患者會失去免疫力,因為細胞對病毒仍然有記憶,且估計可維持在體內一年。
面對恣意橫行的新冠病毒,多次被國務院等國家級會議提及的恢復期血漿療法,成為挽救危重癥患者生命的“特效藥”,并以無副作用、安全易獲取等優勢,受到眾多好評。
為什么恢復期血漿如此神效?
重點就在于血漿中細胞的“免疫記憶”功能。
被病毒感染過一次,血液中的細胞就會產生對抗這種病毒的記憶,當再次遇到這種病毒的攻擊,就可以激活這類細胞,發揮戰斗作用。
新冠肺炎康復者的恢復期血漿療法,核心就是利用其中含有的記憶的抗體或細胞,來抵抗病毒,抑制感染,達到康復。
而同樣是具有“免疫記憶”功能的最強“殺手”T細胞,其對抗新冠病毒的機制卻遲遲未被挖掘,然而好事多磨,T細胞對抗新冠病毒的意義終于被等到!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對新冠病毒免疫反應進行了首次分析,并公開了T細胞在對抗新冠肺炎上的重要作用,埋藏在恢復期血漿療法之下的“神秘殺手”——T細胞,終于浮出水面。
T細胞的“免疫記憶”功能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 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這項新的發現,證實了T細胞對抗病毒的強大反應,預示著長期保護性免疫的發展,這對開發出更具針對性的新冠病毒疫苗,意義重大。
研究證實:T細胞在新冠患者體內發揮作用
該項研究由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起,他們記錄了20名從COVID-19康復的成年人對SARS-CoV-2的抗病毒免疫反應。
△ 目標T細胞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反應在人與COVID-19疾病和未暴露的個人
研究人員利用HLA I類和II類預測的多肽大分子,結果顯示,循環的SARS-CoV-2特異性CD8+和CD4+ T細胞分別在70%和100%的COVID-19恢復期患者中被識別。
CD4+T細胞(輔助性T細胞)為大多數疫苗的主要靶點,試驗中,CD4+T的突增反應是強烈的,并且與抗SARS-CoV-2 IgG和IgA滴度的大小相關。M蛋白、spike蛋白和N蛋白各占CD4+總應答的11-27%,附加應答通常針對nsp3、nsp4、ORF3a和ORF8等。
這表明,輔助性CD4+T細胞在對抗新冠病毒上有著很強效的作用。
另外,對于CD8+ T細胞(效應性T細胞),研究中可識別出spike和M,至少靶向8個SARS-CoV-2 ORFs。而最為重要的是,在未接觸SARS-CoV-2的人群中也檢測到40-60%的SARS-CoV-2 CD4+反應性T細胞。
這提示了循環感冒冠狀病毒和SARS-CoV-2之間存在交叉反應性T細胞識別,這也就是說,T細胞不僅在新冠病毒中有免疫作用,還可能在很多病毒中都已經獲得了同樣的免疫作用。
T細胞:“免疫記憶”讓未感染者產生抗體
我們都知道,T細胞具有“免疫記憶”功能,而冠狀病毒“家族”強大,種類繁多,那么,T細胞是否憑借對一種病毒的記憶,可以攻擊另一種病毒甚至是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呢?
為了進一步了解,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對抗這種病毒的細胞抗體,德國查理特大學醫院的免疫學家Andreas Thiel和他的同事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他們在18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15名患者中鑒定出靶向S蛋白的輔助性T細胞。
△ 在COVID-19患者和健康供體中存在SARS-CoV-2反應性T細胞
他們分析了68名未感染者的血液,發現34%的人擁有識別新冠病毒的輔助性T細胞。
研究小組還觀察了2015-2018年期間采集的血液樣本中T細胞的反應。其中許多人對SARS-CoV-2具有顯著的T細胞反應性,盡管他們從未接觸過SARS-CoV-2。但幾乎可以肯定,每個人都至少見過四種常見感冒冠狀病毒中的三種,因為這些病毒中的蛋白質與新冠病毒相似,這可以解釋所觀察到的交叉反應。
△ 科學家們在從冠狀病毒感染中康復的患者以及從未接觸過該病毒的患者的血液中發現了某些針對冠狀病毒的免疫細胞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病毒免疫學家Steven Varga說:“這些研究告訴我們,很大一部分人能對付這種病毒的一個原因是,我們過去接觸的普通感冒病毒,可能會殘存一些免疫力。”
當然,這些結果也并不意味著從新冠肺炎康復的人可以免受再次感染,但這些T細胞在新冠肺炎病例中的良好反應給我我們對未來疫苗研發的新希望。
T細胞:抗病毒為新冠疫苗研發帶來新思路
免疫記憶是接種疫苗的基礎。疫苗接種學科來自一份觀測資料,該資料顯示如果以前生過某種疾病,生物在隨后階段中就會對該種疾病產生抵抗力。人類在這方面最早的嘗試發生在公元900年左右的中國和印度。那些古老的技術包括從將天花病人身上的痘接種到健康人體內。這種過程稱為”接痘”,這也會導致疾病但效果要比正常的天花感染溫和的多。更重要的是,”接痘”會單獨產生免疫記憶,從而使機體對天花產生抵抗力。盡管這種方法較為原始和充滿矛盾,但他還是在中國,印度,中東,非洲和(后來的)歐洲逐漸流行起來,成為現代天花接種的前奏,事實上,接痘是各種現代接種疫苗方法的前奏。
通過研究記憶在同一個體中針對相同病原體的B細胞,抗體,記憶CD4+T細胞和記憶CD8+T細胞的運動和和壽命,現在的這些研究工作在理解人體的免疫記憶方面有了長足進展。這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同時也為人體免疫記憶的進一步研究開辟了道路。
新研究的發現,讓我們認識到,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在許多方面識別出SARS-CoV-2,尤其是T細胞的強烈免疫反應,消除了科研人員對這種病毒可能逃避正在進行研制有效疫苗上的擔憂。
△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Sette實驗室的講師Alba Grifoni博士測試了從COVID-19患者身上采集的血液樣本中的T細胞反應
我們知道,所有預測最佳候選疫苗的努力都取決于對病毒的免疫反應的理解。此前,科學家們一直很擔心COVID-19不會引發免疫反應,一些再次被感染的病例報道增加了他們的擔憂,而從目前觀察到的T細胞強烈的反應,擔憂也得到了平息。
“哪怕我們只看到一點點的邊際反應,我們也會一直關注,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T細胞對病毒的反應,這些發現對疫苗研發來說確實是好消息。” 傳染性疾病和疫苗研究中心的Sette教授表示。
實際上,在更早的一項研究中,Sette和他的團隊就已經利用生物信息學工具來預測SARS-CoV-2的哪些片段會激活人類T細胞,而最新的這項研究發現,所有COVID-19患者都有一個穩定的CD4或輔助T細胞反應,這有助于抗體的產生。幾乎所有的病人都產生了病毒特異性CD8,即殺傷T細胞,它可以清除病毒感染的細胞。
T細胞能夠在新冠病毒中發揮免疫反應的重大發現,似乎打開了抗擊新冠病毒的另一扇神秘大門,至少科學家們明確了宿主免疫反應在病毒清除中是起作用的,而通過對T細胞的進一步了解,對病毒發病機制、疫苗研發都將會有更大的幫助。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2348.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