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干細胞發育而來,受精卵就是第一個干細胞,可以說,沒有干細胞就沒有生命。
干細胞伴隨人體的一生,在我們的生命形成了以后,干細胞又在我們體內起什么樣的作用呢?眾所周知,我們的細胞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口腔粘膜細胞的壽命為15-20分鐘,腸粘膜細胞的壽命為3天,肝細胞的壽命為500天,這些細胞的生命周期是由基因調控的,到了它的生命期,細胞就會凋亡。細胞凋亡了怎么辦呢?干細胞又會分化出相應的細胞補上,如此循環,我們人類才有幾十上百年的壽命。
干細胞為人體損傷、病變細胞的修復等發揮重要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干細胞數量不斷減少,尤其是患有肝病、神經損傷、腦萎縮等難治性疾病時,自身的干細胞不能滿足細胞修復的需要,需要借助干細胞治療,以獲得更多的干細胞集中在損傷或者病變的組織進行更有效的修復。
什么是衰老?衰老的本質是什么?
衰老是生命永恒的節奏。頭發變白、牙齒脫落、皺紋出現……這是我們看得見的衰老;而內臟器官機能的衰退,比如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抵抗力減弱、某個器官的疼痛……這是我們感知到的衰老;還有一些衰老是我們感知不到、看不見的。人體衰老所表現的組織器官結構退行性病變和機能降低,其本質是細胞衰減,而細胞的衰減又主要由于干細胞衰減所致。
我們人類出生的時候,體內細胞總數只有3萬億,其中干細胞就有約60億個,細胞新生的數量遠大于細胞死亡的數量,于是機體就開始生長,;25歲左右,我們總共有40-60萬億個細胞,干細胞約有40億,細胞的新生和凋亡達到平衡,各組織和器官發育完全,體力和狀態也最好;25-40歲,體內干細胞的數量下降到約10億個;40-65歲,人體內約有3億個干細胞;65歲到80歲,人體內就只有3000萬干細胞了;而到了80歲以后,人體內的干細胞已經很少很少,正式開啟了走向死亡的通道……
干細胞是細胞中的母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它可以分化出血細胞、肝細胞、心肌細胞等人體所有細胞,維持人體生命活動。 它們在人體發育過程中,會長期保持自己的幼稚狀態和分化潛能,當受到一些特殊的理化刺激時,才會活躍起來,開始增殖和分化,變成機體需要的細胞類型,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好像是—些隱藏在成人群里的小孩子,平時靜靜地待在那里,一旦身體需要,就可迅速變多、長大,成為大人,與別的大人一樣工作。
科學家和醫生希望,利用干細胞制造出新的人體組織進行治療。科學家透過觀察干細胞成長組織,了解人體的機制,如何以固定、有規則的方法創造新的人體組織。科學家希望透過更多研究,發展出更專門、為個人量身打造的治療方法,也希望更加了解人體如何運作,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狀態。
除了在疾病治療方面,干細胞在美容方面也在不斷創造著奇跡。人體的衰老,皺紋的出現,實質上都是由于干細胞的數量減少和活性降低等引起的。如果能夠及時為身體補充年輕、健康的干細胞,就能夠替換體內衰老細胞,修復受損細胞,增強細胞活力,從而達到抵御衰老,永葆肌膚年輕狀態,讓人類不老不再是夢想!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構成
21世紀醫療革命
醫生就是在檢查你身體內細胞的工作狀態,查找損傷你細胞的細菌、病毒或其它誘因,并采用藥物和其它一些醫學手段消除致病因素,為細胞恢復工作創造條件。 人之所以會生病,會衰老,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細胞功能衰退、損傷或死亡。
如果肝細胞感染了病毒,不正常了,那么肝臟就會生病; 如果肺細胞感染了細菌,不正常了,那么肺就會生病,出現肺炎、氣管炎等; 如果胃細胞不正常了,那么胃就會生各種各樣的胃腸病; 我們的身體至少由60萬億個細胞構成 紅細胞一般能能存活120天; 肝臟細胞大約能存活150天; 胃腸道黏膜細胞只能存活2到3天; 味蕾由50個味覺細胞構成,10到14天就更新一次; 肺部表面的細胞必須每隔2到3周進行自我更新; 心臟的細胞在我們的一生中至少要更新2到3次。 老年人常見的貧血癥就是紅細胞減少了,關節炎就是軟骨細胞再生不足,肌肉萎縮就是骨骼肌細胞衰亡了,心、肝、脾、肺、腎功能下降,以及抵抗力下降,也都與細胞再生能力不足有關。
如果干細胞的數量減少功能減退,使修復組織器官的能力下降,機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并且纏綿難愈。如果組織器官損傷能得到及時的修復,疾病就不會發生或很快痊愈。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分化潛能并有極強可塑性的細胞,可以分化成人體內200多種不同功能的體細胞,可以衍化、再生、修復幾十種人體組織和器官,因此干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 21世紀以干細胞為主的細胞治療技術將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又一場醫療革命。干細胞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命活力。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811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