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1年5月15日,第十七屆“2021北大糖尿病論壇(PUDF)”于北京會議中心火熱召開。醫脈通有幸邀請到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母義明教授接受專訪。母義明教授就大家較為關注的“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干細胞療法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機制探索”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分享。
專家介紹
母義明教授接受醫脈通專訪
母義明教授簡介: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候任會長,解放軍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北京市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
醫脈通:母教授,請您分享一下有關干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
母義明教授:干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機制較為復雜,多項研究持續進行了探索。
有研究發現其通過改善炎癥因子,調節巨噬細胞功能等發揮作用,也有證據顯示其改善胰島素抵抗的獲益可能是通過改善脂肪肝等與胰島素抵抗有關的因素。此外,干細胞治療還可以通過改善肝臟、肌肉功能,在某種意義上起到緩解脂肪肝、降血脂、降體重的作用,進而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
總而言之,目前認為干細胞治療糖尿病改善胰島素抵抗的機制是比較復雜的,考慮其參與了多方面的調節,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對炎癥因子和免疫因子的調節。
醫脈通: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母義明教授:干細胞療法的優勢在于1型糖尿病的治療。因為目前的治療手段沒有辦法能夠通過改善1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實現疾病逆轉,治療方案主要為補充外源胰島素。
對于1型糖尿病的治療,干細胞療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通過對1型糖尿病早期的干預,干細胞療法可對炎癥因子和免疫因子進行調節,使得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或者延緩其破壞速度,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
此外,對于糖尿病伴有嚴重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以及其他臟器功能減退)的患者來說,干細胞治療在未來可能會帶來比目前藥物效果更好的預后。
醫脈通: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還有哪些難關需要攻破?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多遠?
母義明教授:雖然對于干細胞療法的研究已進行了20年左右,但探索之路并不平坦,有多項難關需要去攻破。
臨床研究采用的大多為間充質干細胞,相對較容易獲得(如臍帶血、脂肪組織等),但細胞功能較弱,輸注到人體內后,約只能持續幾周的作用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干細胞療法很難對患者的病理生理帶來特別明顯的改善。與此同時,由于缺乏足夠的安全性證據,頻繁輸注的做法目前也不可取。總之,這些細胞存活期較短,降糖效果相對較弱,持續時間相對較短。
胚胎干細胞在體外能夠被定向分化成具有良好功能的β細胞或者胰島,未來,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我們或許能夠通過包被技術或者支架技術將這些具有良好功能的β細胞或胰島轉移到患者體內發揮治療作用,在實現抗免疫排斥反應的同時,保證其能正常分泌胰島素,甚至于與血糖建立起依賴關系,這些都是當前以及未來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41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