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體干細胞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主要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早期研究對象主要是骨髓干細胞,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骨髓中包含至少兩種干細胞:造血干細胞和間質干細胞。骨髓造血干細胞可以分化形成各種血液細胞,現(xiàn)已被廣泛地用于多種血液性疾病和癌癥的治療。骨髓間質干細胞可以分化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并為造血干細胞提供生長分化的微環(huán)境,可以輔助骨髓干細胞療法。隨著生物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干細胞廣泛存在于人體多種組織和器官中,它們組成體內的修復系統(tǒng),在生理狀態(tài)下,它們可分裂分化更新替代衰老損傷的細胞,維持生長與衰退的平衡;在病變或損傷時,它們可以生長分化成為特定功能細胞,修復損傷促進再生。這些干細胞統(tǒng)稱為成體干細胞。

成體干細胞的名稱常常根據(jù)它們所在組織或器官而定,比如心肌干細胞,骨骼肌干細胞,造血干細胞等。根據(jù)成體干細胞的分化功能,可以將它們分為兩大類:多功能干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和單功能干細胞(unipotent stem cell)(圖1-8)。多功能干細胞可以分化形成同一家族內的不同細胞類型,比如造血干細胞可以分化形成各種血液細胞,比如紅細胞、血小板、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分化形成結締組織細胞,比如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神經(jīng)干細胞可以分化形成神經(jīng)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而單功能干細胞通常只能分化成一種特定的細胞類型,比如骨骼肌干細胞只能分化成骨骼肌細胞,而心肌干細胞只能分化成心肌細胞。

成體干細胞的研究常常受限于人體組織材料的來源,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從骨髓、外周血、脂肪、皮膚和肌肉組織中分離的干細胞,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基本上不可能采集人體其他的組織和器官。為了擴大成體干細胞的研究范圍,很多研究者利用流產(chǎn)胎兒以及附屬組織,比如羊水、羊膜、臍帶和胎盤,分離培養(yǎng)不同類型的成體干細胞,探索它們的生物學屬性以及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已有報道指出胎兒時期的干細胞免疫原性比較低,而自我復制的能力高于同類來自成人的干細胞,表明它們可能比成人的干細胞更適合臨床應用。

同胚胎干細胞一樣,目前也沒有鑒定成體干細胞的直接方法,通常利用多種標記蛋白,結合體內外功能分化進行鑒定。比如,體外培養(yǎng)的骨骼肌干細胞可以分化成為骨骼肌細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這些細胞具有類似肌肉收縮的運動;再比如可以通過檢測培養(yǎng)液中胰島素的水平,推測胰腺干細胞分化形成beta-細胞的能力。同樣,可以將成體干細胞移植到動物體內,檢測它們在體內的生長和分化的能力。現(xiàn)有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成體干細胞分化相對穩(wěn)定,臨床應用的安全性遠遠高于胚胎干細胞,但成體干細胞在體外的增殖能力有限,難于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有數(shù)以千計的成體干細胞臨床試驗,涉及多種疾病,所用的干細胞有來自患者本人,也有來自組織配型相近捐贈者,大多是從骨髓、外周血、皮膚或脂肪組織分離的干細胞,也有胎兒時期的干細胞。除了骨髓干細胞之外,絕大多數(shù)成體干細胞的臨床試驗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已經(jīng)被審批用于臨床治療并有顯著治療效果的干細胞療法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是干細胞臨床應用研究尚屬起步階段,更重要的是干細胞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細化,挖掘不同類型干細胞的生物學屬性,增加臨床研究的針對性,方能充分發(fā)揮干細胞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人們對它們的期望。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04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yè)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fā)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y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