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免疫介導的系統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且持久的治療方法。
間充質干細胞(MSC)具有免疫調節特性。中南大學的臨床研究團隊進行了1/2a期、單臂臨床試驗,以評價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MSCs)治療牛皮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探討可能的機制。臨床試驗 NCT03765957
牛皮癬(又名銀屑病)是一種由多基因遺傳決定并由多種環境因素誘發的常見、慢性免疫介導的系統性疾病。牛皮癬的患病率從世界人口的 0.27% 到 11.43% 不等。
在中國,牛皮癬的患病率估計為 0.47%,影響超過 700 萬患者。牛皮癬是一種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紊亂的疾病,樹突狀細胞、中性粒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和T細胞在發病機制中起主要作用。
當遺傳易感個體受到感染、壓力或創傷時,皮膚樹突狀細胞被激活產生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細胞介素(IL)-23,隨后刺激促炎性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促炎性 T 細胞分泌炎癥細胞因子,包括干擾素 (IFN)-γ 和 IL-17,這些細胞因子會影響角質形成細胞和其他白細胞,從而形成放大的免疫反應。
免疫學和遺傳學研究已確定 IL-17/IL-23 軸是牛皮癬發病機制的關鍵驅動因素。針對TNF-α、IL-17和IL-23的生物制劑已被開發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使用生物制劑治療的患者容易復發,并可能發生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結核等不良事件。因此,迫切需要尋找更安全的牛皮癬治療方法。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牛皮癬:1/2a 期單臂研究
中南大學的臨床研究團隊在行業專業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rticle number: 263 (2022)?)上發表了題為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psoriasis: a phase 1/2a, single-arm study(?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牛皮癬:1/2a 期單臂研究)的臨床研究報告。
該報告指出,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免疫介導的系統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且持久的治療方法。
間充質干細胞(MSC)具有免疫調節特性。因此,研究團隊進行了1/2a期、單臂臨床試驗,以評價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MSCs)治療牛皮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探討可能的機制。
間充質干細胞是多能細胞,其特征在于其再生能力和免疫調節特性。眾所周知,間充質干細胞對 T 細胞、B 細胞和其他先天免疫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功能,主要通過細胞間接觸或通過分泌細胞外囊泡和細胞因子(包括轉化生長因子-β (TGF-β)的旁分泌機制來實現。?
該研究中,共有18例患者入組并接受UMSCT,其中17例患者根據臨床方案完成UMSC輸注,1例患者停止治療。
17 名牛皮癬患者入組并接受 UMSC 輸注。分析了不良事件、實驗室參數、PASI 和 PGA。在治療期間和6個月的隨訪期間,我們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副作用。
根據 PGA 評分,共有 47.1% (8/17) 的牛皮癬患者的 PASI 評分改善了至少 40%,17.6% (3/17) 的患者沒有疾病跡象或有輕微疾病。男性有效率25%(2/8),女性有效率66.7%(6/9)。

該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19年2月至9月,入組5名受試者,每2周接受一次UMSC輸注,單劑量1.5×10?6/kg,4次為1個療程。第二階段,從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入組了13名患者,1名患者因牛皮癬惡化而終止研究,12名患者完成了研究。每組3例。
UMSC移植(UMSCT)后,Tregs和CD4的頻率牛皮癬患者外周血(PB)中+記憶T細胞顯著增加,輔助性T細胞(Th)17和CD4 +幼稚T細胞的頻率顯著降低。UMSCT 后,所有應答者的 Tregs 和 CD4 +記憶 T 細胞均顯著增加,而 Th17 細胞和血清 IL-17 水平顯著降低。應答者中 Tregs 的基線水平顯著低于無應答者。
有趣的是,研究團隊發現 UMSC 治療牛皮癬對女性更有效,有效率為 66.7%,而男性有反應率為 25%。
研究人員推測,對 UCMST 反應較好的女性牛皮癬患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異常。間充質干細胞除了調節免疫平衡外,還可能通過改善卵巢功能影響性激素的分泌,從而改善牛皮癬的病理。
不幸的是,在研究方案中,我們沒有考慮評估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值得進一步進行更大樣本量的2期臨床研究來證實MSC治療銀屑病是否確實存在性別差異。
該研究是在中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的一項單中心、開放標簽、單臂研究。該臨床試驗已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冊(注冊號:NCT03765957)。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393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