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阻肺是全球主要死因疾病之一,死亡約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截止2020年慢阻肺已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根據“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估算我國患者數近一億。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慢阻肺的患病率在未來40年將繼續上升,預測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關疾患者數超過每年540萬人[1]。

傳統療法雖然可以緩解癥狀,避免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不能阻止其進展或修復受損肺組織及功能,無法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目前,對于慢阻肺尚無有效治療手段,傳統療法只能控制癥狀,無法逆轉肺部損傷,因此迫切需要新手段來應對這一疾病。

干細胞治療慢阻肺的臨床進展
近年來,許多有關干細胞治療慢阻肺的臨床試驗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早在2008年,全球首個干細胞藥物Prochymal(來自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用于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二期臨床試驗就已經開展,該研究為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
在國內,同樣取得了好消息。2021年,REGEND001細胞自體回輸制劑(一種幫助呼吸系統再生的干細胞產品)獲批用于開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II/III期臨床試驗。該試驗是在2016年初啟動的I/II期臨床試驗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的,采用隨機、盲法、安慰劑對照設計,目前正處于緊張籌備階段,預計年內將啟動患者入組程序。

干細胞治療慢阻肺的機制
1、抗炎作用
炎癥是能使機體內環境達到平衡狀態的一個重要機制,當即出現異常時,通常會導致疾病發生,炎性介質的產生以及炎性細胞的聚集與活化參與COPD的病程進展。MSCs可以減輕氣道炎癥,抑制炎癥因子 IL-1β,TNF-α 和 IL-8 等分泌,減輕炎癥所致的氧化應激,抗凋亡。


干細胞治療慢阻肺的案例
2013年,美國UCLA的團隊發表了他們利用異基因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即Osiris公司的Prochymal產品)治療慢性肺阻的治療效果(NCT00683722)。共入組62名中度到重度慢性肺阻病人,隨機分成接受靜脈回輸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組和安慰劑組,隨后接受為期2年的回訪。治療組沒有出現回輸毒性、死亡或者嚴重的副作用事件,這顯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非常安全,病人接受程度很高。在隨訪期間,顯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能顯著降低COPD病人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顯著改善病人系統性炎癥。
2016年,Lung Institute(LI)發布了針對使用自體來源的干細胞治療COPD的效果分析。報告中分析了100位COPD患者,接受造血干細胞和間充質體細胞的回輸治療。接受干細胞治療后,82%的病人其生命的質量得到提升,48%的病人肺部功能測試提升10%以上。
2018年,國內利用干細胞治療肺部疾病實現重大突破,同濟大學的左為和東方醫院的任濤主任主導完成了“人自體支氣管基底層細胞(肺臟干細胞)移植治療間質性肺病臨床研究”。對兩名支氣管擴張患者進行干細胞治療,經過3-6個月后,干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完成了對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移植一年后兩位患者自述咳嗽、咳痰和氣喘等癥狀均出現改善。
2018年,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報道了利用間充質干細胞(UC-MSC)治療放射性肺纖維化的觀察結果。入組病人8例,通過支氣管鏡對肺纖維化病灶部位灌洗并單次注入間充質干細胞。8位患者均能夠耐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隨訪觀察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6例患者自述氣促、咳嗽等癥狀有所好轉,CT肺密度下降,說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安全,耐受性好;能夠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肺纖維化密度。
2019年8月7日,聊城市人民醫院啟動了已經完成備案的《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治療COPD引起的肺動脈高壓》臨床研究項目。
臨床實驗表明:間充質干細胞能夠釋放各種因子,來抵抗和抑制炎癥反應,并能再生新的細胞、組織,來有效修復肺部損傷,恢復肺部功能。
[2]Weiss DJ, Casaburi R, Flannery R, LeRoux-Williams M, Tashkin DP. A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tr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OPD. Chest. 2013 Jun;143(6):1590-1598.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174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