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干細胞是一種產品,有沒有「質檢員」來對產品質量把關呢?
這個還真的可能有,它就是免疫細胞中的清道夫:巨噬細胞。
9月22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新生的造血干細胞要經過巨噬細胞的「質量檢驗」。
?
波士頓兒童醫院干細胞項目的研究人員使用實時成像和細胞條形碼技術發現,新生的造血干細胞會移動到一個特定位置。在那里,巨噬細胞會和它們物理上的「打成一片」,對每個細胞進行密切的「肢體接觸」。
?
巨噬細胞會吞噬掉有壓力跡象的干細胞,后者有著高水平的「活性氧」,一種有毒分子。
?
科學家進一步發現,一種名為「鈣網蛋白」的細胞表面標記,充當了壓力信號。缺乏或只有少量鈣網蛋白的干細胞不會被吃掉,甚至似乎被巨噬細胞移除了一些物質,然后繼續克隆下去。
?
盡管這次研究的重點是造血干細胞,但研究者認為,其他干細胞可能也有類似的「質控」行為。
眾所周知,癌細胞可以表達「Don’t Eat Me,不要吃我」的信號,來逃避免疫系統的打擊。而科學家則嘗試阻斷這些信號,來實現癌癥的治療。而鈣網蛋白充當了「Eat Me,吃掉我」的信號,同樣也為科學家提供了靈感。
?
科學家期望通過小分子或其他靶向療法,把該信號引入癌前細胞或癌細胞,或許能帶來癌癥治療的變革。同樣,在再生醫學領域,我們也能借助巨噬細胞這個「質檢員」,來優化干細胞庫,改善細胞療法。
?
因此,這一研究對癌癥治療、再生醫學的未來都有重大的潛在影響。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9384.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