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副反應之一,由此導致腎小球的硬化(腎臟纖維化)。已成為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風險較高,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DN的臨床特征為蛋白尿、高血壓、水腫、貧血、漸進性腎功能損害。據統計,約有25%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展成DN。糖尿病腎病伴隨嚴重腎損害的同時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且病程具有漸進性和不可逆性,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是臨床較為棘手的醫學難題。
迄今為止,糖尿病腎病沒有特效治療方法,重在預防,強調早期干預。
傳統治療手段包括:控制血糖、血壓,限制蛋白質攝入,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其療效不理想,不能有效阻止患者病情進行性惡化,直至腎衰亡。臨床上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干預DN安全有效新方法。
近年來研究表明干細胞療法對腎小球損傷和腎小管間質病變部位具有積極修復的作用,干細胞因具有減輕炎癥反應、再生胰島β細胞/腎細胞、修復腎損傷部位和控制血糖等作用而被科學家廣泛應用于糖尿病腎病的研究中。
干細胞療法對糖尿病腎病的積極修復作用
1.向腎組織細胞分化
干細胞有高度的自我復制能力,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特定微環境下能多向分化。Kale等人認為,腎組織損傷后有促進移植的干細胞向腎臟內轉移并定位于腎臟的作用,具有向腎組織分化的特性,參與多種細胞再生及組織損傷的修復。
2.調節炎細胞浸潤
慢性炎癥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而MSC能夠通過改善全身和腎臟局部炎癥來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體外研究則證實MSC能夠減少高糖條件下近端腎管上皮細胞中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MSC能夠顯著減少腎臟和血液循環中白細胞介素16 的表達,改善全身和腎臟炎癥。
?
3.抗纖維化 糖尿病腎損傷中腎臟的纖維化與上皮-間質轉化過程中腎細胞表型的促纖維化改變有關。干細胞降低促纖維化分子的表達水平,使得I型膠原蛋白和纖連蛋白表達明減少,細胞外基質沉積減少,顯著改善腎臟纖維化。
臨床試驗1:國內某院近期采用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了1例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該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6年,入院前用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普通胰島素早12U、午8U、晚10U),空腹血糖控制在8-9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1-12mmol/L左右,有“高血壓”病史4年,本次入院后查尿常規顯示尿蛋白550mg/dl,24h尿蛋白定量5.405g,空腹血糖9.9mmol/L,餐后2h血糖12.6mmol/L,血肌酐205μmoI/L,血尿素氮10.5mmol/L,給予常規普通胰島素治療不理想。征得患者和家屬同意后,分別于當日、2周后、4周后行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治療3次。
結??果:4周后患者的普通胰島素用量較以前明顯減少(普通胰島素早8U、午6U晚6U),而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8.5mmol/L,餐后血糖:10-11mmol/L,患者的尿蛋白450mg/dl,24h尿蛋白定量4.52g,血肌酐150μmoL,血尿素氮7.9mmol/L。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經MSCs治療后患者各項指標都有明顯下降。?
臨床試驗2:2016年4月福州某醫院泌尿外科對15 DN患者,男8例,女7例 ;年齡(46.40 ± 8.91)歲,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移植UCMSC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患者為實驗組,另外腎內科收治的15例單純采用口服纈沙坦,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患者為對照組。
監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的血壓、血糖、C肽值以及腎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療效評估: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 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白蛋白定量均較治療前下降,空腹C肽、餐后2hC肽值均較治療前升高,見下表。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的各項指標差值進行比較,在舒張壓、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白蛋白定量這4個指標方面,實驗組患者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見下表。
安全性分析: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移植UCMSC后,患者出現穿刺點滲血1例、乏力癥狀2例、低熱(體溫36.9℃)l例,給予對癥處理后可完全緩解。
實驗結果提示: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移植UCMSC治療DN,與單純控制血壓、血糖等常規治療DN的方法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血糖以及改善患者腎功能。
但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移植UCMSC治療DN,在控制舒張壓、尿素氮、血清肌酐和24h尿白蛋白定量方面,其療效優于單純控制血壓、血糖等常規治療方法,尤其在改善患者腎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臨床試驗獲國家政策支持
我國目前已展開相關的臨床試驗,研究基于干細胞療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耐受性,以及對糖尿病腎損傷患者的療效。2017年-2018年,我國通過了3項干細胞針對腎損傷的相關研究,國撥5452萬經費供科研,項目涉及腎臟細胞的再生與干細胞療法在腎損傷的臨床研究等。
2019年,共有2項干細胞療法修復糖尿病腎損傷的臨床備案項目通過國家的審核,《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均已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
綜上所述,干細胞療法通過減輕炎癥反應、調節腎組織微環境中細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尿蛋白,促進損傷腎臟細胞修復,達到干預糖尿病腎病的目的。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583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