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干細胞療法已經逐漸成為體育圈的常態,作為新興技術,它不但能應對日常傷病,對于骨關節炎等退行性疾病也有不俗成效,是一種頗具潛力的新型治療手段。
在中超第10輪比賽中,泰山隊的絕對中場主力,韓國外援孫準浩在對抗中痛苦倒地,不得不被換下場,賽后經專家的檢查和診斷,確認孫準浩為右膝蓋內側副韌帶損傷。
韌帶損傷,這種傷病其實不算嚴重,但對于孫準浩來說卻是晴天霹靂。據了解,如果不能在9月順利復出,那么他將錯過韓國隊教練組的最后考察期限,徹底無緣年末的世界杯。
作為一名30歲的“準老將”,孫準浩明顯不想成為世界杯看臺上的觀眾,為了加速韌帶恢復,他的醫療團隊公開宣布將為其進行干細胞注射治療,力求能在6周內恢復康健。
△孫準浩經紀公司于微博發表官方通告
事實上,利用干細胞來對抗傷病,在體育圈并不稀奇,這項新興技術不但承載著治愈骨關節炎等疑難雜癥的期許,也在悄然改變著常見疾病的治療方式。
干細胞 對抗運動傷病的新型利器
除了年齡,傷病可能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
在各大媒體盤點的“被傷病耽誤的運動員”中,劉翔、姚明、惠若琪等耳熟能詳的大神赫然在列。除了惋惜他們從巔峰隕落,這份榜單背后更有一絲無可奈何,饒是你再有天賦、再努力,也無法越過名為“傷病”的高山。
這幾乎是一個繞不開的坎。從量變到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而職業運動員日復一日的單一動作勢必會造成局部勞損,留下傷病。所以我們會看到,足球運動員多有膝關節損傷,跑步選手易跟腱損傷、而舉重運動員則常伴有腰部勞損。
這些傷病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運動員表現,甚至具有結束職業生涯的毀滅力。比如曾經的百米飛人劉翔,就因為倫敦奧運會預賽上的跟腱斷裂,黯然揮別田徑場。
?

△傷病確實能摧毀運動員的所有努力,圖:倫敦奧運會劉翔因跟腱斷裂,放棄比賽
不過,傷病跟著運動員跑,醫療手段也在后面追,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干細胞療法為代表的再生醫學正在逐漸改善運動員的傷病狀況。
干細胞因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潛能,素有“萬能細胞”之稱。在特定的條件下,它能夠分化為成骨細胞、心肌細胞、胰島細胞等多種人體細胞,這種得天獨厚的能力使得干細胞可以在傷病部位實現再生和修復的功能。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甚至利用表達Mohawk基因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生成了“人工跟腱”[1]。據研究者描述:這種肌腱樣組織能在組織學和生物力學上改善受損肌腱,并具有促進生理肌腱再生和重建的能力。或許能夠扭轉運動員“肌腱斷裂即退役”的困境。
△iPSC化身人造肌腱(右圖),抗拉強度堪比正常組織
除此以外,干細胞還兼具“旁分泌效應”和“免疫調節”,進入人體后它能分泌大量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以及外泌體。這個龐大的分泌組是個不折不扣的“多面手”,能促進血管生成、細胞增殖、抵抗細胞凋亡、抗炎、抗纖維化和基質重塑,為組織再生創造環境等等。
一則刊登于《Stem Cells》(影響因子:5.845)的文章[2]就證實:間充質干細胞(MSC)所分泌的外泌體能減少損傷部位的疤痕大小-這是目前手術及物理療法無法做到的。同時,它還增加了I型膠原蛋白與 III 型膠原蛋白,改善膠原蛋白組織,具有加速韌帶愈合的效用。
△研究還提到經外泌體培養的巨噬細胞同樣具有改善韌帶愈合的效用
這也就不難理解,在孫準浩之前,梅西、納達爾、C羅、保羅·加索爾等國際巨星都利用干細胞來恢復自身傷病,以求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巔峰狀態了。
干細胞療法為各類運動傷病帶來了全新的可能,然而,它的功效還不止于此。
運動盡頭是骨關節炎? 干細胞開啟治療新大門 許多運動員即使在運動生涯里沒有爆發過重大傷病,每日高強度的訓練也會為身體埋下禍根,極易在年老時患上骨關節炎等退行性疾病。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疾病。它不是運動員專屬,事實上,幾乎一半以上的65歲老人都會患上這種退行性疾病,患者經常會疼得睡不著覺,走不了路。 △骨關節炎多發于負重關節及活動量較多的關節(如頸椎、腰椎、膝關節等) 軟骨損傷通常是不可逆的。醫學上目前只能做到緩解病程,或在嚴重時采用人工關節置換的方法,但人工關節也有壽命,耗盡之后患者還是要接受后續的翻修與更換。 前文我們曾說到干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及再生修復能力,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利用干細胞實現軟骨再生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曾于國際期刊《Stem Cells》上發表一則關于運用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研究[3]。研究募集了18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并根據注射不同劑量的干細胞將他們分為三組,主要目的是為了觀測干細胞安全性及骨關節炎指數變化?(WOMAC),次要結果包括放射學、關節鏡和組織學評估。 △?圖為放射學結果:在注射干細胞3個月時,在兩個髁中發現薄軟骨,6個月時軟骨增厚 而實驗6個月后,注射高劑量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WOMAC評分有明顯改善,研究者還向我們展示了關節鏡的檢查結果,即高劑量組的股骨內側髁和脛骨內側髁軟骨缺損減小,組織學則顯示有透明軟骨再生。 據科學家分析:干細胞能在體內微環境的作用下主動向受損部位遷移,并幫助重建,促進軟骨的再生。 ? 無法再生的軟骨也在干細胞的魔法下得以重現,僅憑這一點,就有不少人將干細胞視作治愈骨關節炎的新鑰匙。 ? 此外,炎癥也是骨關節炎發展進程中的關鍵因素,而干細胞能分泌大量的抗炎因子(包括IL-10和TGF-β1),來調節T、B淋巴細胞的功能狀態,既能調節體內炎癥狀況及免疫平衡,也為軟骨的再生創造了環境。 ?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證實其效用,干細胞療法也被列入了《骨關節炎臨床藥物治療專家共識(2021版)》的候選藥物中。 總而言之,從修復日常傷病,到對抗退行性疾病,干細胞在治療傷病的路上可謂驚喜不斷,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證實了干細胞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無論是影響職業生涯的日常傷病,還是被稱為“不死癌癥”的骨關節炎,或許都將迎來徹底治愈的那一天。 Write in the last 寫在最后 打破人體極限,將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句話不但被無數運動員身體力行,也在被再生醫學照進現實。而這種改變也將守護人類的健康與壽命,為更多普羅大眾帶去治愈的福音。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 [1]Generation of a tendon-like tissue from human iPS cells.https://dx.doi.org/10.1177%2F20417314221074018 [2]Exosome-educated macrophages and exosomes differentially improve ligament healing.https://doi.org/10.1002/stem.3291. [3]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trial.https://doi.org/10.1002/stem.1634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545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