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人類視網膜細胞與成體干細胞融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eBio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就是通過將這兩種細胞融合來喚醒人類視網膜組織的再生潛能,從而恢復視力,為視力損傷患者帶來了新的治愈可能。

視網膜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通常在一些低等脊椎動物中具有再生能力,其中Müller膠質細胞 (MG)是應對視網膜損傷的關鍵細胞。
而在人類視網膜中,MG并不具有再生能力,這讓人類的視網膜損傷具有不可逆性,只有讓視網膜細胞恢復再生功能,才能找到逆轉受損視力的關鍵。
近日,《eBioMedicine》雜志上的一篇最新報道顯示,有研究人員將MG細胞和成體干細胞之間進行了“融合”,并發現混合的細胞可以喚醒人類視網膜組織的再生潛能,并恢復視網膜功能,該項研究證明了細胞融合介導的療法有望成為治療人類視網膜損傷的潛在再生療法,有望為視力受損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DOI:https ://doi.org/10.1016/j.ebiom.2022.103914
細胞“融合”
為視網膜再生提供了可能
將兩種不同的細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單一的實體,被認為是促進組織再生的一種可能機制,雖然在人類中很少見,但這種現象一直在肝臟、大腦甚至胃腸道中被檢測到。
來自美國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CRG)的ICREA研究教授資助的團隊發現,“細胞融合”事件也可以發生在視網膜中。
研究人員使用人類視網膜的器官培養物和解離細胞的制備物來檢驗人類MG和成體干細胞之間的細胞融合,可以誘導人類系統中的神經元再生的假設。此外,他們還建立了一種用于移植人類視網膜類器官的顯微注射系統,以展示這種混合細胞的分化。

△ 在人類退化的視網膜器官培養物中鑒定AD-hMSC和MG之間的細胞融合
將MG細胞(在維持視網膜結構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細胞)與源自人類脂肪組織或骨髓的成體干細胞融合在一起,并注入生長的視網膜類器官中,這是一種與人類視網膜功能非常相似的模型。
研究人員發現,混合后的“融合細胞”可以成功地移植到組織中,并分化成與神經節細胞非常相似的細胞(神經節細胞是一種對視覺至關重要的神經元),這證明了融合細胞的再生潛力,它可能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干細胞介導人類視網膜的再生療法。

△ 視網膜類器官的橫截面,顯示了不同類型神經元的位置,例如神經節(紅色)和 Müller 神經膠質(綠色)。圖片來源:Sergi Bonilla/Lancet eBioMedicine
干細胞
正在改變人類“再生規則”
矯正由視網膜損傷或疾病引起的視力障礙一直是一項未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視網膜可以在一些脊柱動物中有效地再生,例如蠑螈和魚類,而在人類中尚未被證實有再生能力。
隨著近年來干細胞再生醫學的發展,干細胞移植技術展現出的再生潛力被逐漸應用于疾病治療,在難以再生的視網膜變性疾病中,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它的應用潛力。

△ 視網膜類器官的橫截面,顯示雜交細胞(綠色)移植到組織上。紅色熒光表明正在形成的新神經節的活動。圖片來源:Sergi Bonilla/Lancet eBioMedicine
干細胞具有的強大再生和多向分化能力,它們顯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可塑性,可以分化為不同類型的組織和細胞,其中的間充質干細胞(MSCs)已證明具有組織再生和神經保護的能力,可以改變神經和視網膜的命運。
此外,干細胞具有的旁分泌功能也可對神經起到保護作用,干細胞的歸巢屬性還可將細胞遷移到受損傷的視網膜中,增強受損傷組織部位的再生修復能力。
該項研究證明了人類MG細胞細胞和成體干細胞之前的融合可能是一種有前途的干細胞介導人類視網膜再生的療法,并可用于治療視力障礙性疾病,這些新的發現也表明了人類MG神經膠質細胞可以“逆轉命運”重新具有再生活性。
Write in the last
寫在最后
在新的干細胞研究技術支持下,原本只在冷血的脊柱動物中才具有的視網膜再生能力,通過科學家的妙手,正在“逆轉”命運,在人類視網膜中開始實現再生功能,這一次是視網膜,下一次就有可能是人類的肢體、心臟、甚至大腦,幫助人類逆天改命,或許在未來,干細胞技術可以做到。
參考文獻:
Sergi àngel Bonilla-Pons et al, Müller glia fused with adult stem cells underg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retinal models, eBioMedicine (2022). DOI: 10.1016/j.ebiom.2022.103914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138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