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下肢缺血是一種嚴重的臨床癥狀,影響著全世界許多患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缺血激活NLRP3炎性體,進而通過釋放炎癥性細胞因子IL-1β和IL-18觸發(fā)組織損傷。然而,NLRP3炎性體激活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蘇州大學、廣州醫(yī)科大學、阜外醫(yī)院、中山大學和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RNAseq)比較了缺血的肌肉和正常肌肉的mRNA表達。RNAseq顯示Rb1(retinoblastoma-1)、NLRP3炎性體、IL-1β和IL-18的mRNA水平增加(圖1a,b),這一點在qRT-PCR實驗中得到證實(圖1c)。這些發(fā)現(xiàn)也通過Western blot(圖1d)和ELISA(圖1e)在蛋白水平上得到了驗證。對這些上調的基因進行基因本體分析,揭示了缺血肌肉中與炎癥反應途徑和NLRP3炎性體相關的生物學過程,從而證實炎癥相關信號通路參與缺血誘導的肌肉損傷(圖1f)。為了驗證RNAseq數據,這些作者還進行了蛋白測序。熱圖(heat map)和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缺血肌肉中Rb1、NLRP3、IL-1β和IL-18存在良好的蛋白-mRNA相關性。

Rb1蛋白是一種已知的腫瘤抑制蛋白,Rb1的失活會促進骨骼肌細胞的增殖,但是Rb1在缺血性肌肉損傷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作者構建出肌肉特異性Rb1基因敲除(Rb1-mKO)小鼠。在缺血性后肢損傷后,Rb1-mKO小鼠的血流恢復比對照組小鼠快。在損傷后28天時,Rb1-mKO小鼠的后肢握力、耐力以及骨骼肌與體重的比值也較高。這些結果表明,Rb1基因的丟失可以促進損傷后的骨骼肌修復。此外,Rb1-mKO小鼠肌肉中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達以及IL-1β和IL-18的血漿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小鼠,這表明Rb1基因的缺失導致NLRP3信號通路受到抑制。為了證實這些發(fā)現(xiàn),他們通過用脂多糖(LPS)和ATP刺激C2C12成肌細胞(myoblast),建立了炎性體激活的體外模型。敲降Rb1(Rb1-siRNA)增強了細胞增殖,降低了NLRP3和Caspase-1的激活,并降低了IL-1β和IL-18的水平。
圖1.腫瘤抑制蛋白Rb1是骨骼肌中的一種NLRP3炎性體誘導劑。圖片來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1, doi:10.1038/s41392-021-00520-8。
這些作者利用STRING數據庫鑒定出調控Rb1的上游信號分子,發(fā)現(xiàn)它與CDK6和轉錄因子E2F相互作用。以前的研究已表明miR-29b靶向CDK6,因此他們研究了miR-29b是否調節(jié)CDK6/Rb1。正如Targetscan所示,CDK6 mRNA的3’UTR有miR-29b的多個結合位點,而且雙熒光素酶實驗證實CDK6是miRNA-29b的靶點。此外,miR-29b模擬物抑制了C2C12細胞中CDK6蛋白的表達和Rb1蛋白的磷酸化。
為了確定miR-29b是如何被調控的,這些作者使用環(huán)狀RNA (circRNA)測序來比較缺血肌肉和正常肌肉中circRNA的表達。在缺血肌肉中檢測到幾種促進細胞增殖的circRNA(cPWWP2A、circ_CCDC66和circ_HECTD1)。在這些circRNA中,cPWWP2A的表達最強,但在缺血條件下,它的表達量急劇下降。這些發(fā)現(xiàn)在qRT-PCR實驗中得到證實。
由于干細胞衍生的外泌體可以促進組織修復,這些作者將對照外泌體(NC-Exos)或沉默cPWWP2A表達的外泌體(si-Exos)注入缺血肌肉,以確定cPWWP2A是否參與介導源自人臍帶衍生間充質干細胞(UMSC)的外泌體(UMSC-Exos)在肌肉中的有益作用。NC-Exos處理導致肌肉中cPWWP2A的表達增加,而si-Exos減弱了這種表達。與注射NC-Exos的小鼠相比,si-Exos處理導致血流恢復較慢 (圖1g、h),運動功能較差,肌肉力量和跑步距離減少,肌肉與體重比降低,NLRP3、Caspase-1表達較高(圖1i),血漿中IL-1β和IL-18水平增加(圖1j)。這些注射到小鼠體內的外泌體直徑為30~100nm,僅在肌肉中檢測到。與轉染NC-Exos的細胞相比,轉染si-Exos的C2C12細胞中NLRP3和Caspase-1的表達量明顯更高。因此,在si-Exos處理后,IL-1β和IL-18的水平增加了,并且細胞增殖受到抑制。
這些作者基于CircBank分析確定了miR-29b和cPWWP2A之間的相互作用(圖1k)。cPWWP2A和miR-29b之間的聯(lián)系在雙熒光素酶實驗中得到證實,該實驗顯示miR-29b與cPWWP2A存在較強的結合(圖1l)。miR-29b在缺血肌肉中的表達增加了,這與cPWWP2A的表達相反。這些結果表明,cPWWP2A是miR-29b的分子海綿(molecular sponge)。為了驗證cPWWP2A/miR-29b調控NLRP3信號通路,用miR-29b抑制劑處理C2C12細胞,這降低了NLRP3和Caspase-1的表達以及IL-1β和IL-18的釋放,但增強了C2C12細胞增殖,不過這些效應可被si-Exos逆轉(圖1m)。相應地,敲降C2C12細胞中的cPWWP2A導致CDK6 mRNA和蛋白的表達減少。此外,C2C12細胞的分化被cPWWP2A siRNA抑制,但被miR-29b抑制劑激活。這些數據表明,cPWWP2A通過miR-29b/CDK6途徑調節(jié)Rb1。
以前的研究已表明,Rb1的下調導致E2F轉錄因子的釋放,進而激活AMP激酶α2(AMPKα2)的轉錄。
AMPKα2抑制平滑肌細胞中NLRP3的激活。這些作者試圖確定Rb1是否調節(jié)骨骼肌中AMPKα2的表達。他們的數據顯示,Rb1-mKO小鼠中AMPKα2 mRNA和蛋白的表達增加。AMPKα2沉默導致NLRP3和Caspase-1的表達增加,IL-1β和IL-18在細胞上清液中的釋放增加,細胞增殖減少。此外,在肌肉中注射AMPKα2 siRNA可增加肌肉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mRNA表達,NLRP3和Caspase-1的蛋白表達,以及小鼠血漿中IL-1β和IL-18的水平。這些數據表明,Rb1的下調通過激活AMPKα2來抑制NLRP3的激活。
綜上所述,Rb1蛋白是一種已知的腫瘤抑制蛋白,但是這些作者發(fā)現(xiàn)它在骨骼肌中作為NLRP3炎癥體誘導劑起作用。他們進一步證實,下調Rb1可通過E2F/AMPKα2介導的信號通路阻止NLRP3炎性體的激活。Rb1被CDK6失活,而CDK6是miR29b的下游靶點。在缺血肌肉中,miR29b的水平增加,導致CDK6的表達減少和Rb1的過度激活。因此,他們破解了一種新的機制,即通過cPWWP2A/Rb1/AMPKα2/NLRP3信號通路調節(jié)NLRP3炎性體(圖1n)。重要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UMSC-Exos可以補充缺血肌肉中cPWWP2A的丟失。因此,Rb1基因敲除方法可以通過使用釋放cPWWP2A以促進肌肉修復的UMSC-Exos轉化為臨床應用。(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Yanli Wang et al.?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repair ischemic muscle injury by inhibiting the tumor suppressor Rb1-mediated NLRP3 inflammasome pathway.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1, doi:10.1038/s41392-021-00520-8.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dt/202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yè)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fā)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y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y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