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取得重大研究進展的幾大過繼性細胞療法如下。
EGFR為靶點的CAR-T治療晚期難治性NSCLC
301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CAR-T療法,成果顯著。 韓為東教授曾報道過利用EGFR為靶點的CAR-T治療EGFR表達強陽性(EGFR表達超過50%)的晚期難治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其中11例患者療效可評價:2例患者腫瘤明顯縮小,5例疾病穩定。
圖A中患者1在輸注CAR-T細胞后,通過CT掃描顯示其胸腔積液減少,轉移性肺門淋巴結和胸膜結節輕度縮小(箭頭)。
圖B中CT圖像顯示患者8的原發性腫瘤縮小(箭頭);
圖C中CT檢查發現CAR-T治療后患者9的胸腔積液吸收和肺部病變明顯消退。
目前無癌家園急招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T細胞白血病(T-ALL)、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胰腺癌、結直腸癌、間皮瘤、食管腺癌等 癌種的患者!
想要評估病情是否能夠接受CAR-T療法可將 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 提交至 無癌家園醫學部(400-626-9916)。
晚期肺癌PD-1耐藥怎么辦?TILs療法仍能延長生存期
在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領域,除了CAR-T細胞療法, 實體腫瘤中最具潛力的當屬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 2019年ASCO會議上,基于TILs細胞的創新型療法LN-145和LN-144(Lifileucel)在治療宮頸癌和黑色素瘤的臨床結果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在2020年AACR會議上,公布了關于非小細胞肺癌基于TILs治療的I期臨床結果:在12名可評估的患者中, TIL療法可達到25%的總緩解率,其中兩名患者達到持久的完全緩解。 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患者既往均接受過PD-1抗體(Opdivo)治療且病情發生進展。
因此,在PD-1治療后,TILs療法仍具有令晚期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達到持久緩解的能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期待這款療法能加大研究,早日獲批上市,為晚期患者的生命持續續航。
?
由廣東省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姜勇教授團隊開展的最新研究發現,PD-1抑制劑在臨床治療中對非小細胞肺癌具有活性, 并且發現除了T細胞外,NK細胞不僅同樣能夠表達PD-L1蛋白,而且還具有延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潛力。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采用派姆單抗聯合NK細胞治療后, 總緩解率為36.5%;明顯高于單純采用派姆單抗治療(18.5%),腫瘤最大橫向直徑(MTD)顯著縮短。平均總生存為15.5個月,無進展生存期為6.5個月, 均比單純采用派姆單抗的患者更長。
疾病控制率71.4%,MCTL療法聯合PD-1治療肺癌療效令人鼓舞!
接下來,介紹下腫瘤特異性多靶點效應T細胞(MCTL?)技術。這項我國自主研發的細胞療法是通過靶標檢測,確定患者陽性靶標,然后把這些靶標裝載在其自身免疫細胞上,經過體外擴增培養,生成大量多靶點效應細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成為識別突變細胞、腫瘤細胞的“雷達”。此項技術主要是在精準殺傷癌細胞提高患者免疫力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周期,以實現帶瘤生存!
在2021年ASCO大會上,我國醫學研究者們公布了一項集群靶標特異性的M-CTL療法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研究。
由于與多西他賽相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療效,抗PD-1/PD-L1單克隆抗體治療已在美國和歐洲被批準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但不幸的是,客觀反應率只有20%左右。MCTL細胞可以恢復抗腫瘤免疫力以改善患者的預后。因此此研究旨在觀察MCTL療法聯合PD-1抑制劑的聯合療效。
此研究納入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患者,鱗狀細胞/非鱗狀細胞比率為 50%/50%,5例有胸腔積液,3例有骨轉移。在13例可評估的患者中, 客觀緩解率為38.4%,疾病控制率為71.4%。
在數據截止時, 未達到中位緩解持續時間,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399天。中位總生存期未達到。
這項研究證實, MCTL聯合特瑞普利單抗的療效令人鼓舞,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
若經濟條件允許且想咨詢MCTL細胞 療法的癌友們可提交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資料至 無癌家園醫學部(400-626-9916) ,詳細評估病情。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改良CAR-NK治療后,腫瘤顯著縮小!
一項于2022年5月3日發表于《Cell Transplantation》上的研究中,報道了采用改良后的CAR-NK療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病例分析。
國內研究者們首先在體外驗證了CCCR-NK92細胞對肺癌細胞系的殺傷作用,最后,在人肺癌NOG小鼠皮下異種移植模型中進行了動物實驗,用 CCCR-NK92 細胞處理的小鼠的腫瘤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在實驗小鼠中未觀察到明顯的毒副作用。
此后,他們設計了一項II期臨床試驗來評估CCCR-NK92 細胞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2017年2月2日,69歲的女性患者被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影像結果顯示顱內轉移,而基因檢測顯示 Exon-19 19-del 突變和 T790 突變,以及肺組織中 PD-L1 表達≥1%。她第一次服用吉非替尼 3 個月。然而,由于疾病進展,她改用奧希替尼 10 個月。之后,她因顱內轉移于 2018 年 7 月 13 日接受了頭部放療。3個月后給予靶向治療藥物和局部放療,然后于2018年9月27日進行評估。她因害怕副作用拒絕化療。考慮到她的條件合適,她參加了包含用于 NSCLC 的 CCCR-NK92 細胞的臨床試驗。
經3周期的治療后,CT圖像顯示細胞療法在治療腫瘤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具體來說,左肺包裹的胸腔內液體從 46.22mm減少到 33.59mm (圖 2A ~2C),而前氣管-后腔靜脈間質區域的淋巴結從 11.3mm減少到8.55mm (圖2B~2D)。
樹突細胞疫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初現曙光
DCVAC/LuCa是由美國研發的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樹突狀細胞疫苗。 在2019年ASCO大會上公布的一項沖擊晚期肺癌一線治療方案的研究中,DCVAC/LuCa疫苗聯合化療組客觀緩解率為45%, 中位總生存期為15.5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6.74個月,死亡風險降低46%!
在2022年最新的新型樹突細胞疫苗DCVAC/LuCa(肺癌樹突狀細胞疫苗)聯合標準卡鉑/培美曲塞治療晚期非鱗狀細胞 (nsq) 非小細胞肺癌的II期臨床研究中,患者1年生存率為72.73%,2 年生存率為 52.57%。 截止數據發表時,還未達到中位總生存期。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8.0個月,客觀緩解率為31.82%。
目前,癌癥疫苗中療效及預防復發效果較為突出的當屬 樹突狀細胞疫苗 及 個性化新抗原疫苗 等,在德國、日本也有樹突狀細胞疫苗用于臨床輔助治療多種癌癥,如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皮膚癌等,這是癌癥患者治療的新希望。
9成以上一經發現就已是晚期,此時已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致使5年生存率僅為12%,中晚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是低至3%。 近年來, 細胞免疫療法在肝癌方面的臨床研究一直都從未停歇,有望打破中國肝癌患者多年來的“枷鎖”!
目前,隨著 阿基侖賽注射液、瑞基奧侖賽注射液 前后在中國獲批上市,西達基奧侖賽 被美國FDA獲批上市, 癌癥治療領域火速掀起一陣“CAR-T熱”。當前應用CAR-T治療肝癌的臨床試驗靶點主要是 GPC3(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
1、 晚期肝癌患者無癌超3年!國研靶向GPC3的CAR-T療法突飛猛進!
2022年8月18日,科濟藥業宣布,《Frontiers in Immunology》雜志上發表了關于其自主研發的靶向GPC3的CAR-T細胞候選產品CT011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長期生存案例報告。
該研究團隊是最早報道了GPC3是CAR-T治療的理想靶點,且率先開展CAR-T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試驗。此項研究報道了 1名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在接受GPC3 CAR-T細胞與索拉非尼聯合治療后獲得了完全緩解(CR)和長期生存。
(圖像顯示大面積凝固斑塊壞死、外周纖維化、慢性炎性細胞浸潤、無明顯腫瘤殘留,表明抗腫瘤治療后有反應)
靶病變PET-CT圖像
(患者在基線時接受PET-CT檢查,首次輸注后6、9、12、16個月。1號、2號和3號靶病變在第12個月消失,而4號靶病變病變不活躍,在抗腫瘤治療后被認為是非特異性攝取)
2、 疾病控制率達78%,國產CAR-T療法在肝癌領域大展拳腳
2021年ASCO年會上公布了靶向GPC3的CAR-T藥物(Ori-CAR-001)治療復發/難治性肝細胞癌的最新臨床研究數據。
截至2021年3月10日,共納入11名接受細胞輸注的復發受試者。 所有受試者均患有晚期肝細胞癌,并且經過化療、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靶向治療均無效。 9例可評估受試者中,4例達到部分緩解 (PR),3例達到疾病穩定 (SD),2例出現疾病進展 (PD), 客觀緩解率為44%,疾病控制率達到78% 。
CAR-T細胞和TCR-T細胞都屬于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T細胞。 相較于CAR-T療法,TCR-T療法在實體瘤治療領域具備獨特優勢。
TCR-T細胞療法可識別細胞膜表面或細胞內來源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已從最開始的基礎免疫研究走進臨床應用,在實體瘤中顯示出初步療效,成為目前最有可能在實體瘤領域中取得突破的T細胞免疫療法!
1、 國內多款TCR-T細胞療法獲批臨床,成為治療肝癌新勢力
2022年5月9日,星漢德生物的SCG101自體T細胞注射液獲得新加坡藥監局(HSA)的臨床試驗批準。而在3月10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公示顯示,SCG101自體T細胞注射液成功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用于治療乙型肝炎病毒(HBV)相關的肝細胞癌(HCC)。
▲ 圖片來源:CDE官網
2022年4月20日,香雪生命科學的創新產品TAEST1901注射液,已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臨床試驗許可,擬用于治療組織基因型為HLA-A*02:01、腫瘤抗原AFP表達為陽性的晚期肝癌或其它晚期腫瘤。
▲ 圖片來源:CDE官網
2022年6月23日,在倫敦舉行的國際肝病大會 (ILC) 2022 年會上,星漢德生物公司首次公布了其 靶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的 TCR-T療法SCG101 的臨床試驗中期數據,此次試驗主要是治療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細胞癌 患者。
其數據顯示,在3例 HLA-A*02:01陽性的晚期乙肝病毒相關性肝細胞癌患者中,三分之二的觀察到病灶縮小的患者的腫瘤生長得到控制。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患者曾接受過至少兩種癌癥治療 。 研究表明,SCG101具有顯著的抗病毒和抗腫瘤活性,疾病控制率可達66%!
此次研究觀察到,在SCG101治療后的28天內, 兩例受試者的血清HBsAg降低>1.7 log10 IU/mL,從基線的1004.3 IU/mL和521.6 IU/mL迅速顯著下降至23.8 IU/mL和9.1 IU/mL, 治療后60天進一步下降至14.0 IU/mL和0.3 IU/mL。 而且SCG101的安全性較好,未觀察到治療相關不良反應。
SCG科學創始人Ulrike Protzer教授表示, 這是首個靶向HBsAg細胞治療獲得臨床概念驗證,是TCR-T細胞治療在病毒相關實體瘤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SCG101的臨床試驗結果首次表明了, 靶向HBsAg的TCR-T療法可以為乙肝病毒相關的肝癌患者帶來雙重獲益, 還可以考慮將乙型肝炎作為肝癌患者診斷和治療計劃的一個因素。 SCG101的首戰告捷對于廣大肝癌患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有望解決目前的治療窘境。
目前正有幾款研發的 TCR-T療法在招募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細胞癌 患者、 一款針對 HPV16陽性的TCR-T療法,主要癌種:晚期宮頸癌、肛門癌、頭頸部腫瘤(口腔癌、喉癌等) , 想要參加的患者可提交 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出院小結等資料 至 無癌家園醫學部(400-626-9916) 初步評估病情。
此外,若想咨詢 其他細胞療法(CAR-T、NK、CAR-NK、CTL、TILs等療法) 的患者,同樣可將病理報告及治療經歷、出院小結等資料提交至無癌家園醫學部,詳細評估病情。
據WHO官方報道,我國結直腸癌已上升為排名第二的高發癌癥,僅次于肺癌,其新發病例在中國高發癌癥中增長最快,死亡率為9.5%。 基于2020年癌癥死亡人數來算,每天有780余人因此去世,相當于每小時32人,基于新發病例來算,每日新增1500余人。 另一個觸目驚心的數據是,據最新公開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結果, 85% 的患者 確診時已經發展至中晚期 , 44% 的患者發生了 肝、肺等部位的轉移 ,因此藥物治療方案、全身治療方案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期發現結腸癌通常90%的患者可以治愈, 但是面對窮兇極惡、隱匿性強的結直腸癌患者,各位癌友們想必很想知道近年來有哪些細胞療法能夠拯救晚期結直腸癌患者! 靶向結直腸癌!斯丹賽實體瘤CAR-T療法閃耀國際!
GCC19CART專門靶向并清除表達結直腸癌腫瘤標記物GCC的癌細胞。公開資料顯示,靶向鳥苷酸環化酶C(guanylyl cyclase C,GCC/GUCY2C)屬于受體鳥苷酸環化酶家族中的一員,是鳥苷酸、尿鳥苷酸和大腸桿菌腸毒素的受體,在胃腸道的液體和離子穩態中起關鍵作用。 大約80%的結直腸癌患者腫瘤中GCC表達陽性。 GCC在正常組織中的表達僅限于腸道內腔上皮細胞頂端,不在其他組織器官中表達,近年來研究發現, GCC在原發性結直腸癌細胞中穩定表達,而在轉移性結直腸癌細胞中異常高表達,被認為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標志分子之一。
2022年ASCO會議上,斯丹賽做了基于自主研發的CoupledCAR ? 平臺技術開發的首發候選產品GCC19CART的報告,該產品被開發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結直腸癌(R/R mCRC)患者。
2022年4月19日 ,上海斯丹賽生物宣布,其開發的實體瘤CAR-T產品GCC19CART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
GCC19CART是一款自體CAR-T治療產品,是用于治療復發難治轉移型結直腸癌(R/R mCRC)的實體腫瘤領先療法。 不得不說,這項殊榮讓CAR-T療法在攻克實體瘤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可喜可賀!
據無癌家園小編獲悉,在本次ASGCT會議上,斯丹賽將會重點介紹來自中國5家臨床中心2個劑量爬坡試驗組21例患者的數據,驗證了GCC19CART產品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其中13患者以1級劑量(1×106 ?cells/kg)入組, 8名患者以2級劑量(2×106 cells/kg)入組 。根據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1級劑量組客觀緩解率(ORR)為 15.4%(2/13) , 2級劑量組客觀緩解率為50%(4/8) 。
?
除了靶點GCC外 , 結直腸癌另外一個有效靶點GUCY2C也是近期研究熱門,中國有一項針對7名患者的小型 CAR-T 研究,以 結腸癌標志物GUCY2C為靶點 。該研究發現,2~3 例患者出現部分緩解和疾病穩定
最后,無癌家園小編要告誡各位癌友不要錯過任何治療的機會,以延長生存期。
由于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癌種的病因特別復雜,為進一步提升上述難治性癌癥的治療效果,需要以“組合拳”,即采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此外,在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和用藥上應該求助于國內外權威專家,這樣才能讓廣大癌友們少走彎路,得到最大的臨床獲益。
參考文獻
鄭榮壽,張思維,孫可欣,等.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23,45(3): 212-220.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20922-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