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間充質干細胞、免疫細胞、外泌體源頭實驗室
本文內容包括創新藥領域概況、外泌體及其平臺技術、研發現狀和行業內公司融資情況,旨在對外泌體的發展趨勢和資本關注情況做研究分析
目錄
1 摘要
2 創新藥
2.1? 行業規模2.2? 行業現狀

2.3? 行業特點

2.4? 發展趨勢

3 外泌體
3.1? 外泌體簡介3.2? 研發情況

3.3? 全球企業競爭發展格局

3.4? 中國企業競爭發展格局

3.5? 外泌體臨床研發難點

3.5.1? 天然外泌體藥代動力學檢測困難

3.5.2? 外泌體藥物相關標準不完善

3.5.3? 缺乏權威第三方檢測專業機構

4 外泌體平臺技術
4.1? 外泌體分泌誘導技術4.2? 外泌體分離純化技術

4.3? 工程化外泌體

4.4? 外泌體載藥

5 研發現狀
5.1? 研究進展5.2? 外泌體選擇

5.3? 外泌體開發策略

6 外泌體相關企業融資情況概覽
6.1? 行業內公司估值6.2? 相關公司介紹

6.2.1? 北京恩澤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2.2? 蘇州唯思爾康科技有限公司

6.2.3? 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6.2.4? 北京呈諾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6.2.5? 武漢睿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6.2.6? 浙江霍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2.7? 國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7 泰山匯觀點

摘要

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能被機體內大多數細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具有脂質雙層膜,直徑大約為30-150nm,是純天然的納米顆粒。2013年美國科學家JamesE.Rothman、RandyW.Schekman及德國科學家ThomasC.Südho,因發現并闡釋細胞囊泡運輸系統及其調控機制,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外泌體開始引發學術和產業界關注。

外泌體特殊的結構、多樣且大量的活性生物分子和天然形成機制,決定了其多元化的臨床價值。因此,外泌體在腫瘤治療、細胞替代治療、再生醫學、藥物載體、科研模型等方面顯示了巨大應用潛力。

“十四五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要推動醫藥工業創新轉型,加大對醫藥創新企業的支持和幫助。隨著我國加入國際ICH、MAH和出臺的一系列關于創新藥政策以及資本的助力,國產創新藥產業進入了快車道,外泌體載藥和利用外泌體技術診斷和治療的企業數量在爆發性增長。本文內容包括創新藥領域概況、外泌體及其平臺技術、研發現狀和行業內公司融資情況,旨在對外泌體的發展趨勢和資本關注情況做研究分析。

PART.01

創新藥

NO.1

行業規模

2021年中國三大終端藥品銷售額達17747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1310億元,同比增長7.97%。

圖1:2014-2021年中國三大終端藥品銷售總額統計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米內網,泰山匯整理

我國醫藥市場長期以仿制藥和專利過期原研藥為主,而創新藥則長期處于研發投入少、獲批上市品類少、銷售基數低的狀況,因此隨著2015年醫改后各類創新藥持續獲批,帶來營收持續增長。

圖2:2018-2020中國醫院渠道藥品結構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IQVIA,泰山匯整理

2020年國內市場創新藥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5%提升至8%,但原研藥整體銷售占比不足30%;而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原研藥銷售占比超過了50%,其中美國更是接近80%。

圖3:2009-2017美國藥品結構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IQVIA ?泰山匯整理

從國內醫改后獲批的國產一類新藥來看,2021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63.2億元,同比增長52.5%,更是2017年該類新藥銷售額的1133倍。

圖4:2016年后獲批的國產1類新藥銷售額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Insight數據庫、米內網,泰山匯整理

NO.2

行業現狀

2015年后,隨著加入國際ICH、MAH、優先審評等一系列國內新藥審評政策的逐步落地和資本的推動,國產創新藥研發進入快車道。國產創新藥臨床申請數逐年增高,2021國產創新藥IND數量同比增長104%。

圖5:2016-2021創新藥IND數量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Insight數據庫, 泰山匯整理

同時,國產創新藥也進入上市收獲期,2021年國產創新藥(不含中藥、疫苗)共上市44個,同比增長175.0%。2021年獲批的國產創新藥總數已經超過前五年的總和。具體來說,2021年獲批上市國產1類新藥共32個,同比增長128.6%,2類新藥12個,同比增長500.0%。

2022年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化》。提出“十四五”期間推動醫藥工業創新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也進一步提出了我國創新藥的發展方向。

創新藥領域,“十四五”醫藥工業規化中,重點關注創新驅動轉型、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我國創新藥行業現存的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學研醫創新體制機制待完善;產業生態未形成,產業集中度不高等問題著重強調,引導生物和化學創新藥向臨床急缺的、新靶點、新機制、新技術等方向研發。

圖6:2016-2021國產創新藥上市情況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Insight數據庫,泰山匯整理

NO.3

?行業特點

創新藥的行業特點是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高回報。

(一)藥物研發流程

藥物研發遵循一個經典過程,包括靶點驗證、化合物篩選、藥物優化、臨床前療效和毒性測試、臨床I期試驗(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II期試驗(在小量患者群體中試驗劑量/療效/毒性),以及III期試驗(在大量患者群體中試驗劑量/療效/毒性),最后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上市使用。

(二)藥物研發成功率

過去十年,藥物開發項目從1期臨床到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的成功率平均為7.9%,所需要的時間平均為10.5年。數據由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物技術行業組織之一BIO(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Informa PharmaIntelligence、QLS聯合發布,研究數據涵蓋了過去十年(2011年-2020年)在9704個藥物臨床開發項目中發生的12728個處于過渡階段的項目,這些研究涉及1779家公司。

1期臨床到2期臨床的成功率為52.0%(n=4414),相對較高,原因之一是該階段主要測試藥物的安全性,不依賴于候選藥物的有效性。與以往藥物開發階段轉化成功率的研究一致,2期臨床到3期臨床的成功率在四個階段中最低,為28.9%(n=4933),這是因為2期臨床不僅是首次在人體中進行概念性驗證試驗,也是決定臨床試驗是否繼續的關鍵節點。3期臨床到提交新藥上市申請(NDA)/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的成功率為57.8%(n=1928)。在四個開發階段中,轉化成功率最高的是從遞交NDA/BLA到獲得FDA批準的階段,為90.6%(n=1453)。

圖7:各臨床階段研發成功率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泰山匯整理

(三)藥物研發周期

藥物從1期臨床到最后獲得監管批準平均需要10.5年。其中,1期臨床到2期臨床平均需要2.3年,2期臨床到3期臨床平均需要3.6年,3期臨床到遞交上市申請平均需要3.3年,遞交上市申請到獲得批準平均需要1.3年。

從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時間里,恒瑞一共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10款新藥的上市批準。其中8款可查詢到首次獲批前研發費用投入,每款平均研發費用大約在3億元人民幣左右。由于原創性、創新性更高,全球藥企研發出1個新藥實際花費為8.73億美金。

圖8:各臨床階段研發時間周期(年)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泰山匯整理

NO.4

發展趨勢

(1)中小BioTech企業快速發展:中小BioTech起源于特定領域的創新生物技術,或前沿的科研成果,創始人一般為高校或者研究機構的科學家。企業有其專注的疾病領域,重視創新研發。中小BioTech公司規模小,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小,且實際決策者多為研發人員,一般會以研發項目推進為首要原則,立項上也更大膽激進,更有可能做出firstinclass產品和技術。由于研發效率高,項目管線少,推進速度快,很多前沿的突破性的科學技術專利誕生于中小BioTech企業。這些BioTech企業往往都有屬于自己的技術專利和特定的疾病領域,并在此深耕。制藥巨頭在自主研發時,不得不面對專利壁壘。

(2)由微創新走向真創新:目前國內的創新藥研發多選擇國外成熟的、安全邊際高、市場潛力大的靶點,這導致國產創新藥研發靶點扎堆現象。這些創新藥集中上市后又將面臨藥企、醫保、患者之間的博弈。目前國內創新藥研發還是集中在Fast-follow的模式,具備First-in-class模式的藥企寥寥無幾。企業研發靶點前移,增強原始創新性,探索新藥物形式和新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研發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3)更多新技術涌現,創新迭代更新加速:化藥和生物藥不斷迭代、基因和細胞藥物嶄露頭角,全球創新藥進入新的階段。從底層技術到臨床設計,原始創新時代來臨。

PART.02

外泌體

NO.1

外泌體簡介

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復雜RNA和蛋白質的小膜泡(30-150nm),所有細胞類型均可分泌外泌體。當其由宿主細胞被分泌到受體細胞中時,外泌體可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類等來調節受體細胞的生物學活性,介導細胞間的通訊。外泌體的發現科學家在2013年獲得諾貝爾獎。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外泌體模式圖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外泌體電鏡圖

NO.2

研發情況

近幾年,基礎科研領域有關外泌體的載藥、診斷、預后監測、免疫療法等方向的論文發表數量呈近爆炸式增長,平均每年外泌體相關論文都在3000篇以上,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的評審結果中,外泌體相關課題中標達到兩千余項。

圖9:外泌體領域發表論文數量的增長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PubMed、智銀醫藥資料庫

泰山匯整理

NO.3

全球企業競爭發展格局

近年來外泌體領域的初創企業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全球有近50家企業“同臺競技”。由于外泌體的標志物并不明確等原因,外泌體診斷領域發展地相對緩慢。大多企業選擇布局進展更快的外泌體載藥或者外泌體藥物開發領域,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些。

圖10:全球外泌體相關企業在各細分領域布局業務情況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動脈網,泰山匯整理

全球外泌體相關企業近1/3布局外泌體診斷業務;超過2/3布局外泌體治療。集中布局在腫瘤、腦部疾病、疫苗開發、基因治療/罕見病四大領域。

圖11:外泌體主要布局疾病領域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動脈網,泰山匯整理

表1:2021年外泌體領域完成融資的國外公司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泰山匯整理

NO.4

中國企業競爭發展格局

外泌體領域的產業轉化研究,國外已經發展很多年,目前已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和技術相對成熟的公司。但國內利用外泌體的治療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外在外泌體的產業化研究方面至少相差5年時間。著力于解決制約外泌體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如外泌體的靶向性遞送,分離純化,載藥效率、制劑等問題,完成這些基礎性問題的突破才可能實現產業上的突破,在全球外泌體市場中占得更多份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外泌體相關企業主要包括12家。除兩家(青蓮百奧、恩賽爾生物)主要從事外泌體分離提純及檢測服務的企業;另外包括6家開發外泌體載藥平臺及藥物的企業,4家專注在外泌體診斷業務的企業,1家兼開發外泌體藥物和診斷業務的企業(微納核酸生物)。

表2:國內外泌體相關企業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泰山匯整理

其中,在近幾年對外公布融資情況的包括艾賽生物、貝格爾生物、恩澤康泰以及唯思爾康4家公司。恩澤康泰、唯思爾康兩家公司尤受資本青睞,分別于今年獲得近億元融資。

表3:國內外泌體企業最新融資情況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泰山匯整理

NO.5

外泌體臨床研發難點

5.1天然外泌體藥代動力學檢測困難

天然外泌體屬于細胞分泌的天然物質,因此現有技術手段難以將天然外泌體藥物與動物體內外泌體區分,或用特異性標記物標記,進行藥代動力學檢測。

5.2外泌體藥物相關標準不完善

目前國內尚未有外泌體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國際上外泌體藥物進入臨床階段也為數不多,大多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因此行業標準不完善,CDE尚未出臺相關技術指導原則。國內僅2021年12月15日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了《再生醫學外泌體技術在皮膚醫美領域的應用》團體標準、2021年由多大學聯合發布的《人多能干細胞來源的小細胞外囊泡》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藥物指導性不足,同時權威性也不足。因此國內外泌體藥物在進入臨床階段可能會存在大量與CDE的溝通成本及IND申報材料和內容的修改。

5.3缺乏權威第三方檢測專業機構

根據CDE指導原則,藥物在申報IND時,應經過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符合檢驗合格。但目前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及其他專業檢測機構尚未對外泌體檢驗檢測建立標準。

PART.03

外泌體平臺技術

1.? 外泌體分泌誘導技術

通過細胞培養和外泌體收集,可以有效減低收集的外泌體中雜蛋白和非特異性外泌體的含量,增加干細胞外泌體的產量。國典醫藥已經研發了針對不同細胞類型iPSC、神經祖細胞(NPC)、表皮祖細胞(EPC)的分泌誘導體系,與非誘導體系相比外泌體分泌量提升10倍以上達到數十ug/ml上清。

2.? 外泌體分離純化技術

外泌體在科研方面可采用超速離心法、過濾離心、密度梯度離心法、免疫磁珠法等多種方法分離純化,但科研方法在規模放大和未來規模化生產階段由于成本、效率問題并不適用。

據了解,國典醫藥自主研發了澄清過濾-無菌過濾-切向流過濾-分子篩層析的分離純化體系,可實現15L/批次的中試體量體系,并可在原有條件下進一步放大形成50L/批次體系。并形成了電鏡結構檢測、流式細胞儀濃度粒徑檢測、WB標志物檢測的外泌體質控體系。

3.? 工程化外泌體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外泌體膜蛋白和內含物進行改造,是外泌體具備靶向性并傳遞特定物質。

通過相應改造,可以實現低分子量跨膜蛋白完成高效的裝載效率,目前跨膜蛋白可以實現單靶點、雙靶點以及外泌體內側和外側的偶聯。

4.? 外泌體載藥

近年來,外泌體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藥物遞送的載體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可以用來遞送核酸、蛋白質和小分子藥物等。作為運送載體,外泌體將其有效載荷運送到靶細胞或組織,并減少MPS介導的清除。

PART.04

研發現狀

NO.1

研究進展

外泌體是一種生物體內介導細胞間通訊的關鍵物質,在人體內具有促進組織修復再生、調節免疫微環境、促進血管生成、抑制細胞凋亡等功能。

下表主要從MSC來源的外泌體研究進展來管中窺豹。

表4:MSCs-Exo主要研究進展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智銀醫藥資料庫,泰山匯整理

NO.2

外泌體選擇

所有細胞類型均可分泌外泌體,但從生產的角度講,產生外泌體的細胞必須是可人工培養并多次傳代增殖的細胞。

目前常用的外泌體來源包括:293T(人胚腎細胞永生化細胞)、紅細胞、間充質干細胞(MSC)和iPSC細胞。293T是人胚腎細胞永生化細胞,生物安全級別為2級,常用于慢病毒包裝生產,但本身缺乏調節作用,不適用于天然臨床治療,此外有研究顯示在293T細胞衍生的外泌體中富集了少數疾病相關或癌癥相關通路,存在潛在治病風險。紅細胞不具備細胞核和增殖能力,外泌體內涵物較少,適用于載藥;但工程化需在其前體的造血干細胞中進行,分化為紅細胞后其外泌體表達工程化目的物含量不確定。間充質干細胞由于獲得的技術難度小是多數外泌體研發公司首選,但存在均一性差,穩定性差的特點。

IPSC細胞生產外泌體具備一定技術門檻、干性更強且具備能多應用潛能的iPSC,并可由iPSC細胞分化成各類組織特異性及靶向性更強的各類祖細胞及分化細胞。

表5:不同干細胞的特征對比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智銀醫藥資料庫,泰山匯整理

NO.3

外泌體開發策略

外泌體按照臨床應用可進一步分為天然外泌體、工程化外泌體和外泌體載藥三類。由于外泌體含有豐富的各類蛋白質、核酸等物質,而現有技術無法把這些內涵物去除,因此即使是經過人工改造載有目的藥物的外泌體也依然含有天然外泌體的成分。天然外泌體也具有藥用價值,但由于成分多樣,因此治病機制較難研究清楚,此外針對眾多疾病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造以增強其特異性和效果。可見天然外泌體和外泌體改造相輔相成。

PART.05

外泌體相關企業

融資情況概覽

NO.1

外泌體公司融資情況

行業中外泌體及iPSC創新藥企業臨床前研發階段估值在5-10億元,注冊臨床申報階段企業估值進一步增長到10-20億元。除臨床進展外,不同技術路線也會對項目估值造成較大影響。

表6:行業內可比公司情況一覽

外泌體行業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泰山匯整理

NO.2

相關公司介紹

(一)?北京恩澤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7年6月,是一家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外泌體技術研究與臨床轉化公司業務分為兩個板塊,一方面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提供領先的生命科學研究服務,以外泌體組學平臺—Exoomics?為核心的高通量多組學解決方案和工程化外泌體改造平臺—ModiExo?為核心的基礎研究解決方案等豐富的產品線,并且圍繞客戶需求不斷推出高效的外泌體研究工具;另一方面是基于核心知識產權的工程化外泌體平臺-Echosome?的外泌體創新藥研發,現已建立完整的外泌體生產和質量表征評價體系,并啟動國內首個外泌體GMP中試車間建設。公司研發管線主要涵蓋腫瘤免疫、神經及罕見病等領域。

2021年7月A輪融資億元,股東泰格醫藥、上海張江浩成、南京高新投。2022年1月,完成數千萬元A+輪戰略融資,由百度風投領投,泰煜投資和火山石資本跟投,投前約5億元。目前公司293T細胞和MSC工程化外泌體研發管線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

(二)?蘇州唯思爾康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1年6月,以腫瘤免疫與肝臟類疾病為目前主要的突破點,開發外泌體創新藥物,建立modEXOTM工程外泌體載藥平臺。公司創始人兼CEO許可博士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獲得了博士學位,隨后前往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后訓練(主要從事干細胞、基因編輯和糖尿病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師從國際知名學者AndrewP.McMahon(英國皇家學院院士)和DouglasA.Melton(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主任)。許可博士和周玉博士兩人曾共同任職于CodiakBioSciences(全球首家外泌體醫療公司,已于2020年10月登陸納斯達克),在外泌體領域有多年的研發、管理經驗。

2021年9月17日,唯思爾康獲得1億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元生創投、北極光創投、聯想之星、博遠資本、蘇州高投創投、中新創投。目前公司處于平臺建設階段。

(三)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6年5月,是國內首家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技術進行細胞治療研發和生產的公司,以臨床上難以治愈的退行性疾病為發力點,研發通用型細胞治療產品,滿足臨床需求。公司圍繞心衰與腫瘤免疫等疾病領域布局多條研發管線,其中用于治療中重度心衰的iPSC技術療法,已經進入全國多個權威中心,現已取得國內首個國家衛健委基于iPSC技術的心衰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備案,未來將為更多終末心衰患者提供治療方案。2017.03 首個國家級iPS細胞庫落戶艾爾普再生醫學;2018.06啟動基于iPS的心衰治療細胞產品開發;2019.05 啟動全球首例基于iPS細胞技術的心衰臨床研究項目;2020.05我國首個基于iPSC細胞制品的中檢院檢驗,奠定行業質量標準;2021.03十四五國家僅有iPSC細胞庫國科遺辦[2021]BC0022;2021.08我國首個iPSC細胞國家衛健委備案;2021.10我國首個入選“十三五”科學創新成就展的細胞治療企業。

2020年,公司與南京鼓樓醫院聯合完成了三位患者IIT研究-“iPSC細胞治療終末心衰的人體研究”。2021年12月17日,艾爾普再生醫學向CDE遞交“人iPSC來源心肌細胞注射液”臨床申請,目前尚未獲得批準。

2022年1月,艾爾普再生醫學宣布完成C輪數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聚明創投領投,分享投資、貝森醫療基金、金雨茂物跟投,老股東紫牛基金加持。這次融資將助力公司開展并完成全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管線——iPSC心臟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并將于未來一年內啟動基于iPSC技術的免疫細胞治療臨床研究。

(四)北京呈諾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成立,由中英兩國科學家聯合創辦,公司立足于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iPS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致力于開發國內甚至國際前沿的創新型下游干細胞治療藥物。

2021年2月8日,呈諾醫學針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療的靶向間皮素嵌合抗原受體NK細胞(CAR-NK)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獲CDE受理。

2022年4月26日,呈諾醫學研發的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iPSC來源細胞藥物產品ALF201注射液(受理號:CXSL2200090)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的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五)武漢睿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7年8月,專注于高效化學小分子誘導功能細胞再生的高科技制藥公司。目前,圍繞細胞命運調控機制研究及轉化,睿健醫藥已搭建了以小分子化學誘導為基礎的細胞藥物研發技術平臺,并進行了全方位、系統性的專利布局,著重面向特定退行、損傷性疾病,腫瘤以及代謝系統疾病開發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型(off-the-shelf)細胞藥物。

2022年1月,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長江證券創新投資領投。此次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推動睿健醫藥面向帕金森病的在研管線——NouvNeu001開展臨床一期工作的開展,并同時支持公司后續在研管線——NS001在中美新藥臨床研究(IND)雙申報。

2022年4月27日,睿健醫藥向國家藥審中心提交了帕金森研發管線NouvNeu001的IND申請,目前尚未獲得批準。

(六)浙江霍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1月成立,是一家致力于為全球患者提供穩定、安全、有效和可負擔的iPSC細胞治療產品的創新型研發企業。目前在杭州擁有近4000平符合美國及歐盟標準的GMP生產、檢驗及研發中心,iPSC衍生細胞產品的CMC開發平臺及質量體系,自主權益、可供全球市場商業開發和授權的GMPiPSC細胞株和細胞庫。

2021年11月1日,完成由高瓴創投領投,禮來亞洲及老股東元生創投跟投的數億元B輪融資。

(七)國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國典醫藥成立于2017年,是國內第一批外泌體研發企業,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有iPSC研發平臺和外泌體研發平臺的公司,與MSC、293/293T細胞、紅細胞等外泌體相比,iPSC外泌體在穩定性、工程化和臨床應用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同時,兩種技術的結合提高了技術壁壘、人才壁壘,使公司具備更強的技術領先性。經行業調研,國典醫藥在不僅在國內外泌體藥物領域處于領先狀態,與歐美干細胞外泌體藥物研發幾家企業相比,處于同步優勢,共同領跑行業。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自主研發、CRO服務、合作研發三個板塊。其中自主研發是核心,也是最具前景的業務,CRO服務和合作研發屬于無風險業務,填補了公司創新藥研發的收入真空期,為公司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入,并且提升了公司的技術熟練度、拓寬了技術應用場景、降低了自主研發的試錯成本。公司合理的業務布局,提升了公司價值,降低了持續經營的風險。公司未來可以整體上市或拆分上市,靈活性高,退出機制多元。

PART.06

泰山匯觀點

1、外泌體具有廣闊臨床價值

雖然外泌體領域的國內外企業都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其純化、鑒定、標準化生產、藥物的裝載和釋放等方面還存在諸多挑戰,但醫學界和產業界均對外泌體寄予了厚望。各家研究機構和公司持續看好外泌體,紛紛躬身入局,投入了大量資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信隨著學術探討的不斷明晰和產業瓶頸不斷被攻克,外泌體將為藥物遞送和疾病治療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發揮其本身具有的天然優勢,為罕見病的治療帶來更大的福音,創造更大的產業效益和社會效益。

2、外泌體領域已出現多個優質項目

外泌體產業處在早期蓬勃向上發展的階段,癌癥早篩、早診、載藥、治療等創新療法層出不窮,神經醫學、罕見病領域的應用創新也不斷有新的突破。涌現出國典醫藥、呈諾醫學等優質項目,并得到臨床監管機構和產業投資機構的認可和信任。

3、外泌體獲得資本認可

2022年醫療產業一級市場分外蕭條,即便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外泌體項目融資捷報頻傳,說明市場化基金和產業基金對外泌體項目的確定性和資本的回報性都表現出很強的信心。

目前雖然外泌體的臨床實際投放應用還在起步的初級階段,但是隨著人們對外泌體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其前景不可估量,必將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前景。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zixun/hybg/19646.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

(2)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上一篇 2022-06-13 12:03
下一篇 2022-10-29 10:4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微信公眾號

400-915-1630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六月婷婷导航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5g影院天天5g天天爽精品|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996热精品xxxx|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2022麻豆福利午夜久久| 91久久精品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98精品国产自产在线XXXX| 国产一级强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色老板在线影音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美女肝交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