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發的炎癥性皮膚病。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后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
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診斷銀屑病的重要特征,稱為三聯征。尋常型銀屑病皮損從發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期、靜止期、退行期。
銀屑病不死的癌癥
牛皮癬是一種無法治愈的自身免疫性炎癥疾病,病程較長且易復發,有的病例幾乎終生不愈。此病不僅損害患者健康,還嚴重影響到患者社交、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我國銀屑病的發病率為0. 47%,約有590萬人罹患此病,且每年新增10萬病例。
銀屑病有“不死的癌癥”之稱,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無法根治。近年來,研究人員將干細胞應用到了銀屑病的治療研究中,前期效果顯著。干細胞有望成為這種“不死癌癥”的潛在克星。
干細胞如何克制銀屑病
研究發現銀屑病的發病與免疫紊亂密切相關,是在以炎性細胞因子為主要介質、過度活化的多種免疫細胞及角質形成細胞相互作用下,形成細胞因子網絡惡性循環,皮損部位的炎癥反應逐級放大,最終導致銀屑病發生。
Th17/Treg失衡在銀屑病的發病中起重要的作用。Th17是主要的炎癥細胞,而Treg細胞是主要的抗炎細胞,這兩者的數量及功能失衡可能是導致銀屑病發生的重要通路。
科學家們發現間充質干細胞(MSC)具有很強的免疫調節能力,能夠抑制Th17細胞增殖分化,但誘導Treg細胞增殖分化。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MSC的免疫調節作用與其旁分泌作用有關,外泌體被認為是由MSC分泌的與目標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流及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MSC的免疫調節功能可部分通過外泌體實現, 外泌體調節Th17/Treg平衡有與MSC類似的作用,可使T細胞分化為Th17細胞的潛能下降,促進Treg細胞增殖。
韓國生物研究所發表了一項關于來源于脂肪干細胞外泌體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由皮膚屏障學領域的世界權威人物Peter M. Elias UCS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教授研究組和翰林大學教授樸京勛等成員共同完成。確定了干細胞外泌體對于恢復受損皮膚以及保護皮膚屏障的作用機制。
此次研究的宗旨是探究干細胞外泌體具體臨床作用,研發出可以治療特異性皮炎、牛皮癬(銀屑病)等廣泛炎癥性皮膚疾病新藥,重點是研究干細胞外泌體如何再生或修復受損的皮膚以及皮膚屏障。
研究團隊利用干細胞外泌體對皮膚屏障嚴重受損的小鼠進行治療,觀察小鼠的皮膚變化狀態。結果證明干細胞外泌體可以再生皮膚且強化皮膚屏障,具有卓越的抗炎即再生效果,且沒有其他副作用。
這表明了,干細胞外泌體或將能夠成為一種治療牛皮癬、特異性皮炎等廣泛炎癥性皮膚疾病的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治療物質。
什么是外泌體?
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復雜 RNA 和蛋白質的小膜泡 (30-150nm),現今,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外泌體由細胞分泌而來,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外泌體內含有特定的蛋白質、脂質、細胞因子或遺傳物質。外泌體可以在細胞之間運輸和轉移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質和RNA,介導靶向細胞間信號傳遞,甚至是遺傳信息的功能性轉移。
干細胞外泌體成生物醫學研究新風口
來源于不同組織的外泌體不僅具有其特異性蛋白分子,而且還包含其行使功能的關鍵分子,也就是說外泌體通常具備其來源細胞的功能。因此,近年來細胞外泌體同樣也成為了生物醫學研究的熱點。
隨著人們對干細胞認識的不斷加深,干細胞在人類健康以及抗衰老方面所發揮出來的功能,令人驚嘆。而干細胞外泌體這一作為干細胞與其他組織細胞相互交流信息,發揮干細胞治療作用具備干細胞功能的囊泡,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新風口。且已有相關研究證明,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在減少心肌梗死面積、減輕肢體缺血、增進傷口愈合、改善移植物抗宿主病、減少腎損傷、促進肝再生、減輕視網膜損傷、以及改善軟骨和骨再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總結與展望
自上個世紀60年代,干細胞被發現以來。這種具有無限自我更新復制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在干預人類重大疾病及抗衰老方面帶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而干細胞外泌體這一具有干細胞功能的細胞分泌物質也將成為干細胞的最佳拍檔,到達干細胞無法到達的遠方,成為生物醫學與再生醫學的新“武器”,造福人類!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wmt/6719.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