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外泌體研發持續升溫,全球科研團隊紛紛扎堆此領域,有關外泌體的研究方向的文章陸續發表在在Science、Nature等各大頂級期刊上,外泌體已成為生命科學/基礎醫學研究的一大熱點。
外泌體是什么
外泌體(Exosome)是由細胞分泌而來的微小囊泡,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密度在1.13-1.21g/ml,具有杯狀形態、雙層膜結構,天然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母乳和細胞培養基等生物體液中。包括腫瘤細胞在內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免疫細胞、神經細胞、干細胞),都可以產生并釋放exosome。
Exosome內含有與細胞來源相關的蛋白質rRNA和microRNA,Exosome可通過細胞膜受體直接激活受體細胞,也可運輸蛋白質、mRNA、miRNA、lncRNA、circRNA,甚至細胞器進入受體細胞,參與細胞間通訊。Exosome在免疫應答、炎癥反應、血管生成、凋亡、凝血和廢物處理等生理過程發揮關鍵作用,不同細胞來源的exosome所含有的RNA和蛋白成分不盡相同,可作為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標記物,也能作為靶向藥物的載體進行疾病治療。

外泌體的構成
2007年, Valadi等發現鼠的肥大細胞分泌 的 exosome可以被人的肥大細胞捕獲,并且其攜帶的mRNA成分可以進入細胞漿中可以被翻譯成蛋白質,不僅僅是mRNA,exosomes所轉移的microRNA同樣具有生物活性,在進入靶細胞后可以靶向調節細胞中mRNA的水平。這一發現使得研究人員對exosome的研究熱情激增,截止目前已經通過286項研究發現了41860種蛋白質、2838種microRNA、3408種mRNA。
外泌體具有由甘油二酸酯、磷脂、甘油磷脂、聚甘油磷脂和高含量的膽固醇和鞘脂組成的脂雙層膜,與質膜相比,外泌體膜更具有剛性,使其在外環境中表現出穩定性。其中的一些脂質還具有結構外功能,包括在生物發生過程中的運輸、識別和內化。除結構和運輸成分外,外泌體還含有生物活性脂質,包括前列腺素、脂肪酸和可產生這些脂質的活性酶,可與靶細胞中的外周G蛋白偶聯受體和核受體相互作用。

外泌體的功能
當外泌體在1980年首次被發現后,其被認為是細胞排泄廢物的一種方式,如今隨著大量對其生物來源、其物質構成及運輸、細胞間信號的傳導以及在體液中的分布的研究發現外泌體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外泌體的功能取決于其所來源的細胞類型,其可參與到機體免疫應答、抗原提呈、細胞遷移、細胞分化、腫瘤侵襲等方方面面。有研究表明腫瘤來源的外泌體參與到腫瘤細胞與基底細胞的遺傳信息的交換,從而導致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促進了腫瘤的生長與侵襲。
在臨床上,干細胞外泌體主要治療燒傷、燙傷、皮膚潰瘍,再生健康皮膚;用在護膚方面,主要是對外傷受損、衰老中毒皮膚進行修復,全面調理皮膚、改善膚質,令肌膚恢復年輕、健康的狀態。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wmt/4566.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