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由肝細胞和( 或 ) 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癌變導致。近年來原發性肝癌治療手段逐漸豐富,包括手術治療、放化療以及免疫治療等手段極大提高了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
其中過繼免疫治療是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新型手段,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CIK) 作為一種體外廣譜抗瘤免疫活性細胞目前在原發性肝癌免疫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近年來,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增加趨勢。目前,肝癌已成為我國第四大常見的惡性腫瘤及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此外,肝癌的發病率在性別間差異較大,男女比例約為2.7:1。
在我國,感染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過度飲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長期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為肝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年齡>40歲的男性風險更大。
病理分型,肝癌的病理組織學類型可分為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混合細胞癌以及其他特殊類型。肝細胞癌占原發性肝癌的80%以上,膽管細胞癌約占5-10%,混合細胞癌更少見,特殊類型如纖維板層型和透明細胞癌罕見。
肝癌分期對于預后評估、合理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目前有多種分期方案,如:BCLC、TNM、JSH、APASL等。結合具體的國情及實踐積累,依據病人一般情況、肝腫瘤情況及肝功能情況,我國建立中國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多認為與以下易感因素有關。
易感因素,肝硬化約70%的原發性肝癌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且多數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發展而成的結節型肝硬化。當HBV或HCV感染與酒精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存時,肝癌發生的風險性更大。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發性肝癌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最為常見。
酒精性肝病長期飲酒能促進肝臟炎癥相關的腫瘤啟動因子的產生。另外,長期大量飲酒還可誘發肝硬化,進而促進肝癌的發生。
CIK 細胞免疫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
( 或 ) 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癌變導致。近年來原發性肝癌治療手段
逐漸豐富,包括手術治療、放化療以及免疫治療等手段極大提
高了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其中過繼免疫治療是治療原
發性肝癌的新型手段,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CIK) 作為一種
體外廣譜抗瘤免疫活性細胞目前在原發性肝癌免疫治療中得到
了廣泛應用。
抽取患者外周血 50m L,使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出 1×107
~ 7×10^7 個單個核細胞,細胞濃度控制在 1×10^6 / mL ~ 2×10^6
/ mL,并加入 IFN-γ1000IU/mL / mL,置于 37℃、5% CO2 環
境中培養 24h。然后加入單克隆抗 C D3 抗體 100n g / m L、I L -21000U / m L 繼續培養 1-2d,每 2-3 天添加新鮮無血清培養
基及 I L -21000U / m L 繼續培養 2 周。所有制備操作流程均符合
臨床相關規定及安全標準,質控合格后于 CIK 細胞培養第 15d 收
集、離心、洗滌 CIK 細胞,并使用 20%人血白蛋白生理鹽水重懸,
制成 200mL CIK 細胞懸液,1h 內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隔日再回輸一次,2 次為 1 療程,持續治療 3 個療程。
C D8+ 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前后 C D3+
、C D4+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隨訪期內 71 例患者復發率和死亡率分別為 18.3% 和 12.6%。
效較好,對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積極作用,可在臨床應用。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對于降低復發率,延長生存期具
有積極意義,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3289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