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治療癌癥傳統的三大手段: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均有其局限性,除早期者外,根除腫瘤是很困難的。目前,免疫療法、基因療法和干細胞移植療法倍受國內、外專家們的重視。本文將帶讀者簡單了解上述三類療法在治療癌癥方面的進展。
T淋巴細胞:?
被稱為細胞免疫功能(cellular immunocompetence;CIC),它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2(IL-2)、干擾素-αβγ(TFN-αβγ)和腫瘤壞死因子-αβ(TNFαβ)等等。它們再激活其他細胞,共同殺滅腫瘤細胞。?
B淋巴細胞:
被稱為體液免疫(humral immuno-competence;HIC),它能產生特殊的免疫球蛋白,為免疫抗體。它與 腫瘤抗原結合,能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和抗拒病毒。但有 時,宿主本身也可受到攻擊,導致免疫系統疾病的發生,如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澳大利亞專家們稱它為“壞”抗體。但專家們也發現,有時,好抗體不能戰勝某些疾病時,“壞”抗體立即變成有力的武器去抗擊這些疾病。可喜的是,“壞”抗體也是預防艾滋病(AIDS)所需的人類艾滋病病毒(HIV)疫苗的可貴藥源。此外,“壞”抗體也可預防潛伏在宿主體內某些疾病的發生。以前,人們對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的價值認識不清。實際上,它在對人體免疫功能方面的貢獻,也是十分寶貴的。
生物反應調節劑(BRMs):
主要是通過調節宿主的天然防衛機制,或給予機體某些物質來取得抗腫瘤的效應。它主要是通過干擾腫瘤細胞的生長、轉化或轉移所產生的直接抗腫瘤作用,或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的效應細胞及其所分泌的因子,來達到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或抑制的目的。生物反應調解劑的種類:主要包括細胞因子(IL-2,IFN-αβγ,TNFαβ)、造血生長因子(G-CSF,GM-CSF,rhu-erhthopoietin,rhu-thrombopoietion)、腫瘤疫苗和單克隆抗體等等。目前, BRMs藥物的種類進展很快,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
免疫治療藥物:
目前研制的免疫治療新藥物,主要是針對腫瘤的微循環,通過2個免疫監測點抑制劑,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來殺滅腫瘤。一個是在抗原遞呈過程中叫CTLA-4抗體;另一個是在T細胞殺滅腫瘤過程中叫做PD-1或、PDL1單抗。只要其中的一個顯示有免疫抑制的陽性表達,就能對腫瘤進行免疫治療[11-12]。當今,對惡性黑色素瘤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已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免疫系統的激活,會導致一種獨特的免疫相關的不良反應(irAES)發生,如肺炎、胰腺炎、肝炎和腎炎等。應注意,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基因編輯-CRISPR-cas9:
2012年,法國和美國2位專家開發了該項技術,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剪刀,對DNA序列的病變部位,通過剪切和粘貼重新編輯基因組的一門技術。其目的是,消除不良基因、或當正常基因缺乏時,提供正常基因以治療多種疾病,其中,包括腫瘤、遺傳性疾病和AIDS等[13-15]。基因是遺傳生物單位, 是位于染色體內特定的位點上, 能自我復制的一種遺傳物質。DNA存在于染色體內,組成基因。DNA其兩條螺旋狀平行鏈上,有核苷酸固定的排列,它就是遺傳密碼。?
RNA是另一種遺傳物質,位于細胞核內,負責信息的復制和轉錄,具有遺傳信息。RNA通過腺嘌呤堿基編輯(ABE),形成堿基對。堿基A和T、G和C形成堿基對,是有規律的。DNA是通過RNA的堿基對,連接在一起的。如果DNA出現變異,可采用基因編輯-CRISPR-cas9修正。但值得提出的是,在精子、卵子或胚胎中,該編輯會破壞大量的基因組鏈,可導致意外的突變,發生“脫靶效應”,從而對細胞造成損害并遺傳給子孫后代。這是違背論理標準的做法,遭到許多國家學者們的反對,但亦有爭議。?
基因編輯-CRISPR-cas13
當RNA堿基對錯位時造成的疾病,中國專家創建了 CRISPR-cas13編輯法進行修正[16,17]。其優點是:RNA可持續性創新、可進行再循環、在編輯中如發現錯誤,有在24h內降解的功能。堿基對錯位往往是單一的 “點突變”,只進行單一的堿基對修正即可。一般不遺傳給后代,較為安全。但偶爾也有脫靶現象的發生,應警惕。中國專家們正在研究用替換RNA中的單個堿基對的方法治療疾病,從而避免破壞DNA鏈,大大降低了意外突變的危險。在人類中,約有2/3遺傳性疾病需用-cas13 治療,并有可能獲得痊愈。?
目前,人類正在利用干細胞療法進行治療各種疾病的研究,包括白血病和實體瘤等,它將給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飛躍,被稱為“未來醫學”。上世紀,國內、外專家們多用自體骨髓移植干細胞。現多采用新生兒臍帶血移植,因其基因變異較少,質量更高[20-22]。目前,在治療不能治愈的損傷性疾病中,諸如,難治的潰瘍、毛發再生和老年退化性疾病,如關節、脊柱或燒傷等疾病已取得了可喜的治療效果。現在,國內、外專家們對肝損傷、心臟、腎衰竭和癌癥治療等方面還在研究中。
如中國專家們2017年完成了首例基因編輯干細胞,進行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治療研究。美國專家采用基因療法,將被人類艾滋病病毒 (HVI)受侵后的血液干細胞,移植給艾滋病(AIDS)患者,100周后,在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HVI顯著減少,CD4免疫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說明治療既有效又安全。不久的將來, AIDS有可能被徹底治愈。?
iPS:
日本專家通過患者的自體細胞或新生兒臍帶血,研制出誘導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iPS再分化出正常組織細胞,去移植患者病變的組織細胞,以治療疾病[23]。但地球地面因受重力等影響,分化成較大體積可供移植的正常組織細胞尚有困難,目前專家們還在進行動物實驗中。?
美國專家試圖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他們把人類干細胞注入到豬胚胎中,從而產生異種嵌合體(Chimaera),它再通過CRIPR基因編輯技術,從受精的豬胚胎中,剔除控制胰腺生成的DNA,使產生遺傳“空白”。研究人員再把iPS 注入此胚胎中,經過“回調”能發育成人體各種組織干細胞。該項目研究的目的是解決人類移植器官短缺的問題。?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820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