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是目前細胞治療領域最為常見的兩種技術。它們之間既有緊密的聯系,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細胞治療技術是指利用人體自體或異體細胞,經過體外處理后回輸至體內,以治療或預防疾病的一種技術。在體外操作過程中,細胞需要進行傳代、擴增、篩選等步驟,同時接受藥物或其他能改變細胞生物學行為的處理。經過處理的細胞可以發揮主要治療或預防疾病的作用。
細胞治療,這一引領未來的醫學新技術,其探索之路可追溯至百年之前。
自1912年德國醫生首次將其用于治療“小兒胸腺機能減退和甲狀機能低下”以來,細胞治療的發展歷程可謂波瀾壯闊。
1930年,瑞士的代保羅·尼漢斯醫師以細胞治療皮膚年輕化為起點,被譽為“細胞治療之父”。
1957年,美國醫學教授愛德華·唐納爾·托馬斯成功實施了第一例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標志著細胞治療從理論走向臨床。
進入20世紀90年代,細胞治療的應用逐漸普及。
1990年,Niehans報道了6500例患者愿意接受該治療技術,并在墨西哥的Tiguaka開始應用細胞治療艾滋病(AIDS)和其他各種疾病。
而到了2012年,一個名叫艾米麗的美國小女孩因接受了一種全新的免疫細胞療法(CAR-T)而獲得治愈,這一案例點燃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推動了免疫細胞療法的發展。
如今,隨著干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組織工程技術等科研成果的突破性進展,細胞治療作為安全而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它不僅在許多難治性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更被視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目前,根據細胞種類和功能的不同,細胞治療技術可分為干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兩種。
由于干細胞是一類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潛能的細胞,所以該技術將健康的干細胞移植到體內,以達到替代衰老細胞或修復受損組織器官的目的。
用于臨床治療的干細胞種類主要有骨髓干細胞、造血干細胞、牙髓干細胞、神經干細胞、皮膚干細胞、脂肪干細胞等。
免疫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細胞,包括NK細胞、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等。
免疫防御功能可以抵擋細菌和病毒的入侵,免疫監視功能可以及時清除病變、癌變細胞,免疫穩定功能可以清除衰老、損傷細胞。
免疫細胞治療是指將采集來的自體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擴增、功能增強后,再回到人體來殺滅體內的病原體和病變細胞,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如果把人體比喻為一部龐大且精密的機器,那么干細胞無疑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修理工”。它們不僅具備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夠不斷補充新鮮細胞,還具備分泌細胞因子的功能,為受損細胞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
在眾多干細胞治療技術中,造血干細胞是最早被應用于臨床的。即使是極少量的造血干細胞,理論上也能完成人體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的重建。
而間充質干細胞則是目前再生醫學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干細胞來源。全球范圍內已有上千項臨床試驗證明了其安全性,并有近10種間充質干細胞藥品成功上市。
免疫細胞,如同人體的清潔工,承擔著雙重任務。一方面,它們要清除細菌、病毒等外來入侵者;另一方面,還要清除體內衰老細胞以及發生突變的細胞。
科學家們發現,當免疫細胞無法正常工作時,會導致免疫監視功能失調。這不僅會造成衰老細胞的積累,還會引發慢性炎癥,從而增加老年疾病的患病率。
當前,眾多科研人員正對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進行深入研究,如CIK細胞、NK細胞、CAR-T細胞、CAR-NK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等。這些免疫細胞在對抗腫瘤、病毒、炎癥等疾病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在抗衰老方面具有共同點,它們的數量和活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在2014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引人注目的實驗,他們將年幼小鼠的血液輸入到老年小鼠體內。結果令人驚喜,老年小鼠的大腦功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仿佛回到了年輕狀態。隨后,科學家們又嘗試使用人類最年輕的血液——臍帶血,同樣成功改善了老年小鼠的大腦功能。
細胞療法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能夠通過促進細胞新生,有效改善肌膚狀態,達到深層修復的抗衰效果。此外,細胞療法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亞健康狀態。未來,免疫療法在治療衰老相關疾病方面還具有巨大的潛能,為人類的健康和壽命帶來更多可能性。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4058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