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后(HSCT) 常見的致命并發癥,其中被用作治療選擇。然而,目前還沒有針對產生抵抗 (SR) 的患者的二線治療。間充質干細胞(MSCs)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可對炎癥微環境發揮免疫抑制作用。
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致命性并發癥,糖皮質激素是急性(aGVHD)的一線治療藥物,但激素治療的有效率僅為 30%~50%,且激素耐藥的重度急性(aGVHD)患者預后極差。間充質干細胞(MSC)可以調節體內外的免疫反應,因此MSC可用于治療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急性(aGVHD)。
近期,北大人民醫院、南方醫院和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三家國內移植中心聯合發起了一項針對單倍體HSCT后SR-aGVHD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的主要目標是評估患者4周完全緩解率。
該臨床試驗將130名SR-aGVHD患者,通過1:1比例隨機分配至MSCs加巴利昔單抗組和單純巴利昔單抗對照組,絕大多數參與者(96.2%)均接受了單倍體HSCT。
數據顯示,與單獨使用巴利昔單抗相比,MSCs組在4周CR率上表現更佳(83.1% vs 55.4%,P=0.001);對照組中有更多患者需要多于6劑的巴利昔單抗治療(20%對比4.6%,P = 0.008);后續cGVHD發生率方面,MSCs組在52周內cGVHD的累積發生率與對照組相當,但累及3個或以上器官的cGVHD發生率較低(14.3% vs 43.6%,P=0.006)。
此外,MSCs的安全性良好,不會增加白血病復發,并且由于縮短了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時間,MSCs組患者感染率更低,而更低的感染率會轉化為患者生存獲益,MSCs組在52周無病生存率方面優于對照組(84.8% vs 65.9%,P=0.031)。且通過檢測多種生物標志物,觀察到MSC輸注后HO-1和TGF-β等生物標志物的提升。
該研究證實MSCs可作為單倍體HSCT患者SR-aGVHD治療的有效選擇。MSCs組患者后續發展為累及3個器官以上的cGVHD發生率低。此外,研究觀察到HO-1和TGF-β等生物標志物的提升為揭示MSCs治療SR-aGVHD的潛在分子機制貢獻了有力線索。
本文的第一作者為北大人民醫院付海霞教授、王昱教授、孫雪巖博士,南方醫院林韌教授、宣麗教授,新橋醫院姚浛教授,通訊作者為北大人民醫院張曉輝教授、黃曉軍院士,南方醫院劉啟發教授和新橋醫院張曦教授。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922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