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壽命的極限在120-150歲之間,這是對來自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大量人群的健康數據進行動態評估后得到的結果。
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與美國羅斯維爾帕克癌癥中心(RPCI)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稱,人類壽命的極限在120-150歲之間,這是對來自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大量人群的健康數據進行動態評估后得到的結果。
據了解,這項研究是在連續時間內對544,398名參與者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并進行常規的全血細胞計數(CBC)檢測后得出的結果。研究人員為此建立了一種“動態生物體狀態指標(DOSI)”來衡量人體生物狀態與年齡相關的進化特征,從而更直觀地評估人類的壽命極限。
動態生物體狀態指標(DOSI)與生活方式、脆弱性和健康風險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依據DOSI數據呈現的變動及人體生理韌性的逐漸喪失,最后得出結論: 在人的一生中,人體自我修復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開始下降。80歲老者恢復健康需要的時間是40歲中年人的3倍,當人類壽命到達在120到150 歲之間時,各項身體機能的自我恢復能力達到臨界值,即使人們健康并且沒有遭受重大疾病,人也會死亡。 這進一步證實了“人類從出生起就開始邁向死亡”的觀點,也解釋了為什么人類醫學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提高人類生命質量,延緩衰老的進程。隨著現代醫療技術進步及相關生物科技的不斷發展,相信人類會越來越臨近150歲這一生命極限。
衰老的本質其實是干細胞的衰減
而近年來,干細胞抗衰老的研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1999年美國科學雜志將干細胞的研究成果列為“十大科學進展之首”,干細胞技術歷經了70多年的研究發展,30多年的臨床經驗,目前已經得到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認證,尤其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臨床應用上,再次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干細胞抗衰老技術的應用現已涉及到包括延緩衰老和與衰老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干預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干細胞是如何幫助人們抗衰老?它又是在哪些領域幫助人們對抗衰老相關的疾病。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當機體衰老或受損后,不同來源的干細胞可通過增殖與分化補充新細胞,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 以間充質干細胞(MSCs)為例,它能夠向損傷區遷移,并自發分化為所需的細胞進行組織再生,而且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可溶性因子以及激活信號通路,發揮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 在一項非隨機、劑量遞增的臨床研究中,衰弱患者回輸間充質干細胞后表現為安全且免疫耐受,步態和免疫功能得到顯著改善。
干細胞修復老化的皮膚
皮膚長期受到紫外線輻射造成過早老化,稱為光老化,特征是失去彈性,產生皺紋。研究發現使用脂肪干細胞可以保護人皮膚成纖維細胞免受氧化應激,同時上調TGF-b和I型前膠原蛋白表達,促進膠原合成,增強皮膚彈性,緩解皺紋。
研究人員將體外擴增的脂肪干細胞注入20名光老化患者的面部皮膚中,幾個月后在表皮下區域觀察到木豆聚糖和蛻膜蛋白重新形成,真皮-表皮交界處的乳頭狀結構重構,真皮深層的受損彈性組織被正常的彈性纖維網絡所取代,同時M2巨噬細胞膨脹擴大,清除有害的病理沉積物,可見脂肪干細胞足以引起光老化皮膚的結構完全再生。
干細胞提高生育力
修復女性生殖功能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DOR)是指女性卵巢內剩余的卵母細胞數量較少或質量較低而導致生殖能力衰減或不孕的一種病理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出現閉經、低雌激素血癥和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癥狀。 國內外學者已將干細胞技術應用于多項組織修復/再生醫學的臨床研究,干細胞修復DOR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臨床初步驗證。 一項對16例均無成熟卵泡或未孕的DOR患者進行干細胞干預修復,將5×10^6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在陰道超聲引導下單側卵巢局部注入,有效激活患者卵泡生長至排卵前階段,顯示出卵泡狀結構的活躍跡象,發育為成熟的卵母細胞(12mm或更大),且有助于卵巢功能的長期恢復(包括卵巢血流量、E2水平和卵泡發育)。其中2例女性在干細胞服務后一年內自然受孕,胎兒健康活力。 另一項干細胞修復更年期女性的卵巢衰退的研究結果證明了干細胞的神奇效果。這項研究是使用自體培養的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微創腹腔鏡的手段將細胞植入患者自身一側的卵巢中,同時保證另外一側卵巢不受影響。之后,研究人員對患者的血常規、卵巢成像以及更年期癥狀進行定期調查。
結果顯示:接受干細胞修復的一側卵巢相比對照側卵巢體積有明顯增大,而且患者接受干細胞修復后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更為驚奇的是,其中有5名已經完成干細胞服務的參與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在使用干細胞后3個月就開始增加,效應至少維持了一年!而且她們的更年期癥狀明顯消除了。另外,也有7名參與者的月經周期也恢復了正常。 結論,干細胞對女性卵巢功能的修復效果已凸顯,臨床研究的成功案例給DOR患者的生育帶來希望!
干細胞修復退行性病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出現一些退行性病變,如膝關節炎、腰椎損傷、帕金森綜合癥等。干細胞技術有望改善這些退行性病變。 2017年7月,《美國運動醫學雜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刊發了一篇題為《關節內注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一項為期兩年的隨訪研究。結果表明:在2年時間內,關節腔靶向使用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修復膝關節炎安全、有效。
結論:如上圖所示,顏色越紅代表軟骨質量越差。干細胞修復前左邊軟骨大部分是黃色,修復后藍色明顯偏多,表示干細胞修復后軟骨質量增加。
神經系統疾病的干預新方向:干細胞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因腦或脊髓神經元纖維的纏結或神經元的丟失所致而產生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發病因素主要與腦損傷、年齡、基因等相關。常見的代表性疾病有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漸凍癥和多發性硬化等。 神經系統功能一旦損傷難以恢復。如何有效修復神經功能成為干預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鍵!而干細胞有效修復神經的作用,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打開了新方向。 MSCs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潛能和免疫調節能力,且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無倫理道德爭議等優點,成為修復神經功能的優勢細胞。 MSCs有效修復神經功能的可能機制: ①分化再生代替 MSCs能分化為神經元和膠質細胞,替代受損細胞,再建神經環路。 ②神經因子保護 MSCs條件培養液對谷氨酸導致損傷的神經元具有明確的保護作用,且這種保護與其分泌且高水平表達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和神經生長因子(NGF)密切相關。 ③建立腦內微循環 MSCs增殖并增補內皮祖細胞,可以直接參與形成及修復損傷神經血管,從而保證損傷的神經組織細胞的血液供應。 ④促進內源性神經細胞再生 MSCs分泌因子誘導受損神經組織周圍內源性的神經干/祖細胞生長、增殖,替代復建神經通路。 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領域學者開展了干細胞修復神經功能的體內外實驗,以期通過研究其作用機制來增加神經再生和神經功能的恢復。MSCs已用于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研究中。 一項使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修復漸凍癥ALS的臨床案例顯示,29例受試者接受4次UC-MSCs(2×10^7~5×10^7個細胞/次)修復后,肌萎縮側索硬化功能評分量表(ALSFRS-R)評分、改良的醫學研究委員會肌力評定量表(MRC)評分和安全性指標均有所改善,說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能有效阻止了疾病進展,遏制進行性的病情。 結果:干細胞使用后第14天上肢肌群肌力評分、穿衣和衛生評分明顯高于細胞使用前,干細胞使用后第28天,上肢肌群肌力評分進一步增加,言語、穿衣和衛生功能評分明顯高于細胞使用前。 綜上所述:科學家也正在開發基于干細胞的產品,致力提升衰老機體各組織的功能。這大大促進了人類探索抗衰老的步伐,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后干細胞能讓人類衰老的腳步慢下來逐漸得以實現。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833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