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以大腦反復異常自發放電為特征,這種異常自發放電可影響意識、認知及活動,并導致癇性發作。
盡管大多數患者可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但仍有很多患者會出現耐藥性,因而專家學者也在不斷尋找著替代療法。
近些年,隨著細胞療法的不斷發展,干細胞因其具有穩定焦點電活動、替代受損細胞、恢復認知功能的潛力,而逐漸成為癲癇治療的潛力選擇。
目前癲癇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其目的是控制癲癇發作,但無法根治癲癇,而且長期使用后,部分患者可能會產生耐藥性;必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不過創傷性相對較大,加之對手術的恐懼心理,目前臨床利用度不高。癲癇急性發作時,需要進行急救處理,以免發生窒息的風險。
目前癲癇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截止到2016年,全球針對癲癇治療的藥物達470多種,但臨床常用的藥物主要以控制癲癇發作的癥狀為主,比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加巴噴丁等,其主要治療目的是在不干擾正常功能前提下,盡可能使癲癇不發作,而非真正意義上阻止癲癇的發作。
藥物治療無效者,在排除禁忌證后,可考慮手術治療,比如迷走神經刺激術、深部腦刺激、癲癇病灶切除術等。理論上對難治性癲癇有一定的療效,但手術的創傷性相對較大、恢復時間相對較長,而且適用范圍有限,臨床上可能只有不到1%的癲癇患者被轉診進行手術,無法滿足大多數患者的需求。如果您還想了解關于癲癇治療的更多方法,可以咨詢國際干細胞研究醫學部。
干細胞一般是未分化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潛力、增殖和分化能力,可分化為各種細胞類型;此外,還具有抗細胞凋亡、抗氧化和營養作用,可引起神經分化,并調節局部或全身免疫。目前用于癲癇治療的干細胞主要為間充質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屬于干細胞的一種類型,是來源于發育早期中胚層的多能干細胞。
研究顯示,化學致癇劑或物理方法誘發的癲癇,均可導致腦組織出現廣泛性神經元損傷。癲癇持續狀態發生后,大腦在無癲癇發作的潛伏期內仍存在特定細胞凋亡、異常苔蘚纖維出芽和異位顆粒細胞增生。而間充質干細胞可增加海馬體內的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間神經元密度,并抑制苔蘚纖維出芽,減輕癲癇發作后的谷氨酸興奮性毒性,從而發揮抗癲癇的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可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并將苔蘚纖維的異常神經支配限制在海馬體的齒狀內分子層。因此,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癲癇時,一般局限在癲癇樣活動的傳播和癲癇發作的發展。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能力,可在特定條件下,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或神經細胞。
在伴有海馬硬化癥的顳葉癲癇中,由于錐體和GABA能神經元在CA1/CA3區域丟失,海馬體的大小顯著減小。移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后,可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參與神經生長,并具有抗炎作用。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十堰人民醫院,曾針對2009~2012年收治的48例早發外傷性癲癇患者,分別單用高壓氧治療,和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聯合高壓氧治療方案進行聯合治療。最終結果顯示聯合治療效果比單一治療組效果好。可能與成體干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移植后能在體內很好的存活,從而有利于功能重建有關。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防止苔蘚纖維發芽(MFS),還能增加GABA能神經元及抗炎細胞因子的表達,同時還可減少神經系統缺陷,最終發揮抗癲癇的作用。
研究表明,移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降低海馬體中炎癥髓過氧化物酶的濃度,抑制錐體神經元丟失,有助于改善癲癇發作的持續時間和頻率。
脂肪來源干細胞具有抗細胞凋亡、抗炎癥、抗纖維化和免疫調節作用,還可分泌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趨化因子。
有文獻報道,2020年,專家對平均年齡為10歲的難治性癲癇患者,進行鞘內輸注自體脂肪衍生再生細胞(ADRCs)治療。術后除了治療部位疼痛或發熱外,患者均無明顯副作用。治療完成數月后,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癥狀表現均有所改善。
癲癇因其癥狀及病因的復雜性,治療的困難性,讓患者苦不堪言,既要面對長期用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及耐藥性的問題,又要時時擔心下次發作的情況,可以說給患者及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隨著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領域的不斷發展,干細胞療法也在癲癇的治療中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為癲癇的康復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如果您也苦癲癇久已,且想尋求干細胞這項新興療法的幫助,可以將病歷提交至國際干細胞研究醫學部,以初步評估病情。
[2]Tesiye MR,et al.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Antiseizure Medications. Cells. 2022 Dec 19;11(24):4129. doi: 10.3390/cells11244129.?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777461/
[3]沈雁文等.癲癇治療的機制研究新進展[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20,41(12):7.DOI:10.3969/j.issn.2095-5227.2020.12.016.
[4]徐峰等.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聯合高壓氧治療外傷性癲癇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2013,24(8):2.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3.08.0475.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5352.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