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健康是1,財富是0”,如果沒有1在前面,再多的0也是毫無意義。 近幾年,隨著世界不確定性的增加,尤其是新冠病毒對全球經濟和人類健康的挑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健康才是比財富更加看重的東西。 而在這些關注身體健康的群體中,越來越多人青睞于干細胞保健。 干細胞技術,是近年來大健康行業新興的前沿領域,也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全球最大的臨床研究數據庫ClinicalTrials的檢索結果顯示,目前關于干細胞的臨床研究涉及上百種疾病,涵蓋軟骨損傷、骨修復、糖尿病、帕金森綜合征、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病種的治療。 而且在抗衰老、免疫調節、提升健康水平方面,干細胞還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譬如用于卵巢早衰的治療,或用于抗皺紋、美白等抗衰老領域。 有研究表明,干細胞既是機體衰老的肇始,也是衰老的克星。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為例,BMSCs作為成體干細胞的特殊一員,是組織修復和維持機體內環境正常不可缺少的成分,干細胞和其他體細胞一樣,也會隨著細胞的衰老出現功能失調、甚至凋亡、死亡,失去修復及再生更新、分化的功能。 BMSCs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著機體和組織器官的正常再生和分化功能狀態,BMSCs的衰老將降低組織的穩態性和去舊更新的能力,最終將個體引向衰老。 因此,干細胞衰老是機體衰老的基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衰老的“克星”,因為干細胞不僅能保持DNA修復機制和端粒酶的表達,還擁有細胞的不對稱分裂等生物化學特性,從而使機體和組織擁有大量相對較原始的子代細胞而避免組織過快衰老。 也即是說干細胞可作為相對原始細胞的“儲存庫”以替換分化的細胞,從而延緩機體衰老進程。可見,尋找干細胞功能衰退對機體抗衰防衰的分子途徑,有助于預防衰老引起的相關老年疾病發生率,對開發抗衰防衰的新療法有不可估量的臨床價值。 《干細胞抗衰老技術規范化指南》指出:“干細胞抗衰技術,是指應用人自體來源或異體來源的干細胞,經體外處理后局部注射到人體特定部位或者靜脈輸注到人體,通過其增殖、多向分化、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的特性,用于改善皮膚質地,維持皮膚年輕化,或者改善精神狀態、提高自體組織器官的修復能力、減緩衰老進程,從而達到抗衰老目的。” 事實上,有研究表明,局部注射或靜脈輸注到人體的干細胞會首先經過肺,再“歸巢”到目標組織或器官,如同小鳥知道如何回到“巢穴”一樣,干細胞也能精準實現向受損組織遷移的目標。 而到達目標部位的干細胞,可通過多種機制實現抗衰老效應,包括利用干細胞的分化能力、旁分泌效應、免疫調控能力等,對周圍其他細胞和組織產生積極影響,包括減輕炎癥,減少疤痕(纖維化),增加周圍組織血管化,增加氧氣輸送和代謝交換等。 早期的動物研究發現,在實驗小鼠性成熟后,每月給其注射一次干細胞,壽命可延長30%~40%。 此前,日本科學家在《自然-通訊》發表的論文表明:在模型鼠年輕健康時,注射間充質干細胞,其壽命從平均21~28天延長超過66天,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移植干細胞后所分泌的活性因子糾正了衰老組織機能紊亂。 在一項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中(n=36,平均年齡76歲),老年衰弱患者接受異基因間充質干細胞靜脈注射后,衰弱典型特征得到明顯改善。 除此之外,關于衰老相關性疾病,譬如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截至2022年12月2日,在http://clinicaltrials.gov 上注冊的干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研究項目34項。 總的來說,干細胞是生命的“種子”,組成身體組織、器官的功能細胞均由干細胞分化而來,基于此,干細胞技術在抗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應用上始終是社會關注熱點,有巨大的潛力。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類對生命的探索理解更加深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類能實現健康壽命的顯著延長。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4190.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