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福建醫科大學 YANG
專家審核: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李晶 教授
近日,《干細胞研究與治療》(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雜志發表文章[1],發現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s)可促進脂肪組織再生,可用于構建組織工程乳房,用于乳房再造。
?
近年來,乳腺癌已經成為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乳房根治性切除后通過乳房重建術可以恢復身體形象,提高乳房切除術后的生活質量。既往用于乳房重建的材料來自自體皮瓣或植入物,這有可能導致供皮瓣區并發癥和瘢痕收縮等。因此,尋找一種理想的替代物用于乳房重建是目前整形美容領域的一大關注點。
以干細胞為核心的組織工程技術發展迅猛,在乳房植入物構建上也取得一定進展,有望解決上述傳統治療手段的不足。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較其他類型的干細胞而言,具有來源豐富,高增殖能力、低免疫原性和多系分化潛能等優點,是組織工程的一大理想細胞。
本項研究表明[1],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通過直接分化為脂肪細胞以及通過旁分泌效應促進乳房移植物血管生成,此外,還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功能,從而保證乳房移植物在體內的存活與形態穩定。
該圖為HUCMSCs作用機制(圖片來自文獻[1])
該研究首先通過體外細胞實驗證實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增殖以及使其在形態上由小而圓變成大多邊形。
而后,研究人員又進行了動物試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與有或沒有3D支架的人脂肪移植物共同移植到裸鼠中三個月,結果顯示,較對照組而言,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組能顯著提高脂肪移植物的體積和質量,抑制移植物纖維化,增加移植物血管面積以及顯著減少移植物中巨噬細胞等炎癥細胞浸潤[1]。
圖片來自文獻[1]
上述乳房重建技術只是干細胞在整形美容領域應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干細胞在毛發再生,皮膚抗衰老,創面再生以及畸形修復等方面均有涉及,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領域一:干細胞有望成為創面治療的全新選擇
燒傷、急性創傷、感染和遺傳異常等是造成不同程度皮膚損傷的最常見因素,皮膚損傷后可通過激活機體的修復系統達到愈合。然而,當受到打擊程度超過機體耐受能力時,皮膚損傷后就無法自行修復,這時就會遺留有巨大創面,造成感染甚至死亡。目前,對巨大創面治療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皮膚移植。近年來,結合干細胞技術與生物材料的新型皮膚移植物以及干細胞技術與細胞因子聯合等成為創面治療的全新選擇。
圖片來自文獻[2]
一篇系統評價[3]納入42項研究(3項臨床研究,39項動物研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間充質干細胞能顯著減輕創面炎癥反應,減輕燒傷創面進展,加快急性燒傷愈合速度。其潛在的機制很復雜,目前還不完全清楚,該文章通過總結,認為與旁分泌調節因子,如免疫調節、抗氧化和營養因子等關系密切。
領域二:干細胞有望成為禿頂治療的潛在手段
人到中年,必有一禿。如今,由于各種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面臨著禿頂的煩惱。目前,對于禿頂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便是毛囊移植,但價格昂貴且過程麻煩。最近一段時間,幾項關于使用干細胞促進毛發再生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出積極的信號,發現干細胞有望成為禿頂治療的潛在手段。
圖片來自文獻[4]
一項研究[4]使用血管基質成分(SVF)(其中含有間充質干細胞)對20名斑禿患者(9名女性和11名男性)進行治療,而后進行隨訪觀察,并分別在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和6個月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毛發密度、毛發直徑較前均顯著提高,毛發拉力試驗測試結果明顯降低(表明治療后頭發不易被拔出)。
其他:干細胞在畸形矯正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現今,干細胞在整形美容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除了上述所述的乳房再造,創面及毛發再生等,其在畸形矯正,面部年輕化等諸多方面也有涉及。
然而,隨著干細胞研究在多個領域的不斷深入,網絡上關于干細胞的應用有各式各樣的聲音,甚至會導致一部分人盲目追捧。有學者認為,未來不同領域的干細胞研究,需要更多地注重臨床應用證據。同時,需要醫生,媒體以及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引導大眾樹立干細胞療法的正確認識觀。科學使用干細胞,方能使干細胞科技成為美容整形行業的有力武器!
[1] Wu, M., Chen, L., Qi, Y.?et al.?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motes angiogenesis via integrin β1/ERK1/2/HIF-1α/VEGF-A signaling pathway for off-the-shelf breast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 Res Ther?13,?99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2-02770-x
[2] Kaur A, Midha S, Giri S, Mohanty S. Functional Skin Grafts: Where Biomaterials Meet Stem Cells.?Stem Cells Int. 2019;2019:1286054. Published 2019 Jul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354835/
[3] Rangatchew F, Vester-Glowinski P, Rasmussen BS,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of acute thermal burn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 on inflammation and wound healing.?Burns. 2021;47(2):270-29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218945/
[4] Suh A, Pham A, Cress MJ, et al. Adipose-derived cellular and cell-derived regenerative therapies in dermatology and aesthetic rejuvenation.?Ageing Res Rev. 2019;54:10093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247326/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0117.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