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常被認為是誘發癌癥的根本原因。
比如KRAS基因突變,這是一個非常頑固,幾乎沒有藥物可以降服它的難纏基因,大約22%的癌癥患者都有KRAS突變,尤其是胰腺癌(68%)、膽管癌(27%)和肺癌(17%)……
如果找到能夠抑制這個難搞KRAS突變的方法,就能治療這些患者。
盡管很難,但醫療科技的發展也頻現曙光,一款新型免疫療法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并震驚了整個腫瘤界。
這款療法以驚艷的臨床數據一躍成為最具潛力的腫瘤免疫療法,也因其卓越的臨床療效,讓年近50歲的席琳·瑞安(Celine Ryan)開啟了新的人生。經過新療法的治療,Ryan幾乎是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 靶向突變KRAS的T細胞轉移療法 2013年,年近50歲的Ryan不幸被確診為晚期結直腸癌,原本她希望能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再加上化療殺滅殘余癌細胞的方式達到痊愈。但顯然,她低估了癌癥的威力。 手術和化療的確能夠緩解病情,但很快,癌癥便轉移至雙肺,大小小的轉移灶大概有十個。她被宣告生存期很不樂觀,除了繼續化療,沒有其他可選擇的更好方案了。 但為了五個孩子,她決心一定要戰勝癌癥。 △ Ryan一家
經過在網上查找更多的治療方式,Ryan終于找到了希望。
她看到了網上關于Bachini女士的報道,這是一位被診斷為致命膽管癌的患者,接受了手術和多次痛苦的化療后腫瘤仍然擴散,生存期僅剩幾個月。當時43歲的Bachini有六個孩子,就像Ryan一樣,認為再化療也救不了自己,于是她找到了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史蒂文·羅森伯格(Steven A. Rosenberg)博士正在進行的一項最新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神奇的是,經過治療后,Bachini女士的腫瘤全部消失了。
這讓Ryan重新燃起了希望,她了解到Rosenberg教授正在進行的免疫療法臨床研究稱為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發表的數據已證實可以使20%- 25%的轉移性黑素瘤患者持久完全消退。
于是,Ryan決定嘗試這種新的治療方式,并申請了該項療法的臨床試驗。
很快,Ryan成功入組并幸運地見到了美國癌癥研究院外科主任Rosenberg教授。 △ Dr. Steven Rosenberg博士 Rosenberg教授為Ryan做了手術,從她的肺部病灶切除的腫瘤組織中提取出來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然后在專業的GMP設施下分離出不同種類的T細胞并進行擴增。 同時,在腫瘤組織進行的基因測序分析中,Rosenberg教授發現Ryan的腫瘤組織中存在大量KRAS G12D突變。 通過進一步篩選、提取能夠特異性識別突變KRAS G12D的CD8+T細胞,這部分細胞就是可以精準殺傷Ryan腫瘤細胞的最強大免疫細胞。之后,研究人員將這部分珍貴的細胞進行擴增培養,最終達到1480億。 在開始一周的預處理化療后,Ryan終于迎來了重生的這一天。 △ 接受治療中的Ryan 1480億個專門識別KRAS G12D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浩浩蕩蕩回輸進Ryan體內并開始清除癌細胞,同時,Ryan也接受白細胞介素2(IL-2)來支持體內免疫細胞的生長和激活。 僅僅40天后,Ryan第一次復查驚訝地發現:肺上剩余的7個轉移病灶已經全部消退,其中三個完全消失!就連醫生們也驚呼這是新型免疫療法帶來的又一例奇跡。 △ 腫瘤轉移病灶幾乎消失殆盡 有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美國癌癥研究院已經使用針對各種腫瘤抗原的TIL治療了12例轉移性胃腸道癌患者,相信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患者會受益于此療法。 那么,如此神奇的TIL療法究竟是什么呢?為何它的療效如此神奇? 我們都知道,癌細胞是體內健康細胞發生突變的結果,因此,體內專門負責殺傷腫瘤的T細胞有時也會“臉盲”認不出癌細胞,也就無法精準有效殺傷腫瘤,最終就會形成癌癥。 找到能夠精準殺敵的免疫T細胞尤為重要。 TIL就是一群聚集在腫瘤周圍的特殊免疫細胞,被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它們可以深入腫瘤組織并能夠精準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 但TIL數量太少,不足以應對快速增長的腫瘤組織。因此,體外增殖再回輸至患者體內來對抗腫瘤,成為了科學家們能想到的最有效辦法,TIL免疫療法便應運而生。 雖然它沒有CAR-T、PD-1等名聲那么大,但療效卻不輸CAR-T,況且在實體瘤領域,TIL免疫療法也非常有前景。盡管目前這款新的免疫療法暫未上市,但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開展了多項針對各類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目前,FDA已經授予TIL療法LN-145為突破性療法認定,這是用于實體瘤的細胞免疫療法首次獲此殊榮,相信距離上市也僅是時間問題,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免疫療法將讓更多腫瘤患者受益。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myxb/1963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