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認為干細胞可通過中風后腦組織內移植和分化來修復受損細胞提供治療益處,其實不止如此。干細胞強大的旁分泌功能,對減輕腦卒中后損傷和改善神經功能障礙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從而防止中風中急性腦損傷。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肆虐中國的第一殺手,也是造成中國人壽命損失的第一大病因。每年有近200萬人因中風去世,相當于每16秒就有1個中國人死于中風。
尤其是缺血性中風,目前仍然是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中風死亡率最高的類型。據悉,新冠感染康復患者繼續發展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依然很高,成為了新冠常見臨床特征和后遺癥之一。
臨床上,對于中風的治療包括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和抗血栓形成劑,但這受到出血時間的極大限制,風險依然很高,中風的關鍵急性期仍缺乏有效和安全的療法,這也促使研究人員探索新的替代療法以減少腦損傷。
基于干細胞的組織分化、再生修復潛力,已經在治療缺血性中風中起到療效,但除了轉化為神經細胞外,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人胎盤間充質干細胞(hPMSCs)還可通過分泌神經保護因子的旁分泌信號通路提供急性保護。

研究顯示,干細胞可通過旁分泌顯著保護大腦免受中風后損傷,這為缺血性中風提供了創新方法,在不久的將來或為中風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錯過“黃金搶救時間”
腦中風損傷將成倍加劇
在臨床上,中風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出血性中風,一類是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包括臨床上診斷的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比較不常見;缺血性中風臨床常用的診斷分類名詞較多,包括腦梗塞(或稱腦梗死)、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 中風的兩種最主要類型 缺血性中風占中風總發病率的87%,是老年人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最近有報告顯示,多達5%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可能會繼續發展為急性缺血性中風,這也是新冠的常見臨床特征及后遺癥。 臨床上的治療方法多半會受到腦出血時間限制,一般腦中風的黃金搶救時間是3.5小時,中風的搶救就是在跟時間賽跑,爭分奪秒,越早越好,一旦錯過黃金搶救時間,致殘率、致死率將成倍提高。 而中風后發生的腦損傷也成為了腦中風患者揮之不去的后遺癥,如何有效避免損傷部位繼續擴大成為了研究人員需要探索的新領地,這關乎患者預后的生活質量。 干細胞旁分泌, 有效緩解中風后腦損傷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基于干細胞的療法代表了一種治療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風)的創新療法。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干細胞可通過中風后腦組織內移植和分化來修復受損細胞提供治療益處,而最近的一項研究又有了新的發現,這項來自美國Ochsner-LSU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干細胞強大的旁分泌功能,對減輕腦卒中后損傷和改善神經功能障礙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研究報告指出,干細胞通過旁分泌信號傳導來限制初始組織損傷,從而防止中風中急性腦損傷。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維持中風后腦血流量。研究發現胎盤間充質干細胞能夠表達大量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它的產物(Ang1-7)與相關受體結合后,發揮血管舒張、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之前ACE2/Ang1-7信號被認為是中風治療的重要靶點,如今發現胎盤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后所釋放的胞外囊泡到達腦部,其中的ACE2及其產物可以維持急性腦卒中模型小鼠的腦血流量,縮小了腦梗死體積,對防止中風慢性腦結構和功能損傷的延續具有重要意義。 △ ACE-2有助于MCAO模型中基于 hPMSCs 的保護 促進微血管及神經網絡修復。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表達肝生長因子、白介素8、血管生成素等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腦卒中后血管生成與重塑,減輕血腦屏障破壞;此外,間充質干細胞還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樹突棘產生和軸突生長,并且刺激內源神經祖細胞增殖,增強神經再生。 調節腦卒中后炎癥反應。腦卒中后過度炎癥反應可降低神經元活力,擴大梗死區,阻礙組織修復與再生。該項研究顯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抑制了缺血半腦和外周血促炎細胞因子產生,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且增加免疫調節性細胞亞群數量,抑制炎癥反應。 △ hPMSCs衍生的ACE-2產品可獨立于AT2受體防止缺血性損傷 綜上所述,間充質干細胞的旁分泌功能可維持中風后腦血流量,促進微血管及神經網絡修復,還能調節炎癥反應,對于腦中風后的腦損傷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這也為腦中風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相信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干細胞也將展現更多的治療益處,為多種疾病解除煩惱。 Write in the last 寫在最后 如果說,“干細胞變成什么,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是干細胞多向分化機制在發揮作用,那么,“干細胞釋放什么,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就對應了干細胞另一個重要機制——旁分泌。神奇的旁分泌機制,讓干細胞如同身體里的“分布式發電站”,在適宜的時機,適宜的地點,將各種類型的因子,以發散的模式向外運輸,發揮干細胞的積極功能,也是其臨床效益極高的優勢之一。
參考資料: Barzegar M, Vital S, Stokes KY, Wang Y, Yun JW, White LA, Chernyshev O, Kelley RE, Alexander JS. Human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tection in ischemic stroke i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 and masR receptor-dependent. Stem Cells. 2021 Jun 14. 來源:華夏源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25575.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