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方案中認為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以后,致病力減弱,僅有極少數病例有肺炎表現。考慮到肺炎僅反映了病毒感染后較為嚴重的患病狀況,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臨床特征,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征和危害。
不過隨著近幾天關于“白肺”和“超額死亡”的信息傳播,新冠病毒的重癥病人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科學界一致認為新冠的重癥病人是由于過度侵略性的免疫反應,加上炎癥細胞浸潤和炎癥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的增加而引起的。
筆者認為目前就治療手段而言,最好的干預和治療方式就是利用Paxlovid等病毒阻斷藥降低早期的病毒載量,后期利用間充質干細胞(MSC)?回輸控制炎癥反應。
在一項隨機、單盲、安慰劑對照(29名患者/組)二期臨床試驗中,系統地評價了MSCs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并評估了其調節免疫分子網絡和恢復免疫系統的機制?。在該研究中,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縮短(P=0.0198),癥狀緩解所需時間減少,MSC可降低C反應蛋白、促炎細胞因子和中性粒細胞外陷阱(Nets)的水平,促進SARS-CoV-2特異性抗體的維持。
隨機化和試驗概況
兩組累計緩解率
MSC組和安慰劑組輸注后第28天各細胞因子的平均值與基線(治療前)的比值
MSCs通過兩種主要途徑協調免疫調節功能,恢復免疫微環境的和諧動態平衡,促進新冠肺炎患者免疫系統的恢復。
?
一方面,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誘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細胞活化。包括誘導活化單核細胞、NK細胞、pDC和記憶T細胞趨化相關基因(CCL 5、CXCR 2、CX3CR1和L-選擇素)的上調;通過MAPK-ERK/JNK信號通路支持T細胞(CD 28的上調)功能;促進CD4的分化;促進活化的單核細胞、NK細胞、pDC和記憶T細胞的分化。推動T細胞轉化為Th細胞(上調CD 28、CD40L、IL12R、STAT 4和STAT 6),協助B細胞活化(上調CD 19和CD 81)。
另一方面,間充質干細胞也抑制了患者免疫細胞的過度激活及其免疫應答,其特點是促進了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增加了免疫細胞的轉化生長因子-β1,上調了Th細胞中FOXP 3的表達。同時,MSC治療誘導了新的免疫應答,促進了IgM。B細胞活化促進肺組織損傷修復。最后,MSC治療可通過上調免疫細胞中kindlin-3的表達,降低免疫血栓形成的風險,從而降低新冠肺炎患者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Nets)的產生。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獨特的免疫調節能力(以自體/變應原的方式)和組織修復功能,使其成為治療急慢性和重度免疫疾病的一種有吸引力的治療細胞類型。
因此,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調節免疫反應,減少肺組織損傷程度,促進其修復,最終緩解急性肺水腫,從而顯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預后。
?
新冠肺炎的新治療策略是迫切需要的,以減少在蔓延大流行期間的生命損失。MSC治療對全身炎癥反應的靶向作用為新冠肺炎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一開始就說了,在疫苗效果不佳的時候,針對重癥高危病人,需要加強早期對病毒的阻斷,更要防范后期過度的炎癥因子風暴!“早期病毒阻斷藥+中后期間充質干細胞“”,是最佳的治療和預防選擇。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2390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