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腫瘤性疾病的臨床典型病例
患者男,41歲。經診斷右肺癌20月余,腦及腦膜轉移7月余。患者出現發作性頭暈、失憶、伴語言障礙,每次持續約30 – 45分鐘逐漸緩解。第1周期全身化療后第2天反復出現頭暈、語言表達及認知障礙,并出現癇性發作1次,持續約1分鐘后緩解。4天后腰椎穿刺及鞘內化療,于當日下午出現情緒激動、煩躁、躁動,伴意識及言語不清,口角流涎,化療后期,重癥發展到深度暈迷記憶喪失。
治療過程:
第一次移植胚胎干細胞制劑,第二天意識恢復,少量飲食,一周后身體各項功能恢復良好,可自由活動。
第二次移植后造血機能、免疫機能恢復。繼續化療,化療一周期后第三次移植胚胎干細胞制劑,短期內改善化療的毒副作用。
然后移植兩次配型血干細胞制劑,恢復免疫監視、直接殺傷殘余在體內的腫瘤細胞。
干細胞移植后:
患者經過五次干細胞移植的支持治療,影像學顯示病灶部分消失。各項檢驗指標:如瘤胚抗原、CA15-3、CYFR AZ21-1走下降趨勢接近正常值。該患者還在接受治療中。
患者女,38歲。卵巢瘤。干細胞移植前,腹式全子宮+雙附件+闌尾切除術。術后進行化療。第二次化療后體重急劇下降,嘔吐、厭食、四肢疼痛行動遲緩。
在以后三次的化療前后開始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化療前后各進行干細胞移植1次,第6次化療前后進行配型血干細胞移植各1次。后行多腫瘤標志物蛋白芯片檢測,各項指標恢復正常。
目前患者狀況良好,體重升高,睡眠質量較好。四肢無疼痛麻木,精神狀態佳,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患者女,52歲。因左乳腺瘤術后12年余,雙肺轉移2年半余,肝臟轉移17個月。臨床診斷為左乳腺癌術后IX期,兩側肺轉移,多發骨轉移,右腋下、雙頸部及雙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左胸膜轉移。
治療過程:
胚胎干細胞與化療聯合應用。化療后移植胚胎干細胞制劑一次,靜點。行此治療六周期。
治療后:
化療一周期后,胸腔積液消失,給予繼續化療三周期后,肺內病灶消失。腫大淋巴結觸不清,病情好轉。化療六周期后復查肝臟病灶消失,肝門及腹膜后淋巴結縮小。
患者女,38歲。因左乳癌簡化根治術后3年,右頸部腫物7天。
入院診斷:右鎖骨上窩處及縱隔淋巴結腫大(頸部轉移瘤可能性大)左側乳腺癌術后。病理檢查報告:(右頸部淋巴結)轉移瘤,病變形態符合來自乳腺。
治療過程:術后化療,前后各移植干細胞制劑一次,靜點。行此治療三周期。
治療后:患者精神狀態良好,飲食睡眠正常,影像學提示病灶部位消失,各項檢驗指標在規定值內,至今無復發。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及糖尿病變的臨床典型病例
患者男,67歲。5年前出現口渴多飲、多尿、消瘦伴乏力,就診于吉林省醫院。診斷為“Ⅱ型糖尿病”。3年前發現右側周圍型肺癌于北京某院腫瘤醫院行右側肺痛根治術。查出右肺下葉癌術后,雙肺內、縱隔淋巴結及右側胸膜轉移入院。
治療過程:
采取聯合治療(即干細胞移植與化療聯合治療)的方法,化療前移植胚胎干細胞,使患者各項身體指標得到改善,再進行配型血干細胞移植。于第二次化療使用胚胎干細胞,每周一次后血糖控制較好。
干細胞移植后:
胰島素用量開始減少,同時白細胞一直在正常范圍內,停用粒細胞激因子。以后一段時間內胰島素用量逐漸減少,現已停止胰島素治療,血糖仍在正常范圍內。癌癥病灶逐漸消失。
患者男,26歲。
診斷:I型糖尿病移植前主要采用胰島素治療每日三次,用量為60U/天,使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時,決定行胰島細胞移植術。
治療后:
病毒系列檢測和自身免疫抗體檢測均為陰性,胰島素連續兩個月停用。證明胰島細胞移植成功,病人臨床治愈。三個月后走上工作崗位。
患者男,61歲。16年前患者因口干多飲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Ⅱ型糖尿病。口服藥物控制血糖,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為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5年前患者外傷后開始出現下肢發涼怕冷,步行時雙下小腿酸脹不適,患者未曾重視治療。4月前患者出現右足小趾和第四趾顏色發黑疼痛,不能下地活動,于當地醫院換藥治療后足趾出現破潰滲出。患者夜間疼痛劇烈十分痛苦,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診療方案,行自體干細胞移植術,于患者創面和雙下肢分別行干細胞移植,10天后潰瘍愈合,患者活動自如,下肢疼痛基本緩解。
干細胞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典型病例
按照中華心血管病學會提出的診斷參考標準來收集擴張型心肌病病例。共有9例進行了干細胞移植治療,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43.6歲。
①入院后評價心功能,給予標準的抗心衰等治療。
②術前準備:抽血測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肌鈣蛋白;心電圖檢查;用菲利浦HDI5000S0N0CT超聲心動圖測定心功能:骨髓抽出骨骼50mL ,密度梯度離心法提取骨髓基質細胞。
③骨髓干細胞的輸入:冠狀動脈造影后從左主干冠狀動脈緩慢輸入骨髓基質干細胞。
④術后處理及隨訪:術后24小時、48小時抽血測心肌酶造、肌鈣蛋白: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測心功能。術后6個月內每月1次,以后每3個月1次的隨訪,內容包括了解臨床表現、心功能的測定、心電圖檢查。
結果:術后24小時、48小時的心肌酶譜、肌鈣蛋白均未升高;心電圖檢查無異常改變:超聲心功能檢查示左室射血分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縮末徑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小。
術后隨訪:除1例患者死于猝死外,其它病人均成活至今。心電圖檢查均未發現頻發、多源室早、案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
臨床癥狀有較大的改善,心功能的情況有待于進一步隨訪和評價。
結論: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血管疾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有心肌微梗死、惡性心律失常等。
患者女,4歲。診斷為腦性癱瘓,入院時情況及治療情況:該患者以智力發育遲緩,雙下肢走路異常3年收入院。
入院查體:神志清醒,能簡單問答,答話不流利。雙側瞳孔等大同圓,直徑2.5mm,光反射靈敏,伸舌居中,無項強。雙上肢肌力4級,雙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略高。走路雙足跟不能著地,雙側巴氏呈陽性。
入院后,行腦室內干細胞移植術.術后預防顱內感染,功能練習,對癥治療。
移植過程:患者仰臥位,補脈全麻實施后,標記額角右側穿刺點,直切口約3.5cm,碘伏術區消毒3遍.鋪無菌單,0.5%利多卡因10mL區浸潤注射以減輕疼痛。切開頭皮、皮下、皮緣出血點電凝止血、乳突拉鉤牽開,在距發際內2cm、中線旁2cm處電鉆鉆孔一枚“十字切開硬膜〃,向兩耳連線方向平行矢狀面用腦穿針穿刺,進針約4.5cm。拔出針芯,有無色透明腦脊液流出。抽出約10mL,把干細胞注入腦室內,拔出穿刺針。硬模處明膠海棉敷墊,縫合頭皮,包扎固定。
出院時情況:神清,能聽懂簡單問話。雙側瞳孔等大同圓,直徑2. 5cm 。光反應靈敏,伸舌劇中,無項強,雙上肢肌力4級、雙下肢肌力4級,肌張力略高。患者病情平穩,語言流利,癥狀良好改善,肢體肌力明顯改善。
患者男,70歲。因不能言語入院。
查體:完全性失語。右側肢體輕癱,肌力IV級,頭部CT示左側額葉、左側底節區多發性梗死灶。診斷“腦梗塞”。給予改善循環,營養神經治療,效果不顯。
行抽取骨髓液20mL ,到干細胞試驗中心進行干細胞提取、分化擴增。經頸動脈穿刺回輸干細胞懸浮液。
移后第10天,患者可說出3個字,半個月可說出5個字,1月后就能進行簡單的交流,肢體功能恢復了正常,語言功能恢復明顯增快。
干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典型病例
患者女,63歲。因進行性吞咽困難、飲水嗆咳、伸舌費力、半月不能進食。
入院時查體:精神萎縮,說話無力,伸舌費力,舌肌萎縮。雙側軟腭上抬無力,咽反射消失。抬頸無力,雙肺呼吸動度減低,四肢肌力IV級,雙上肢遠端肌肉輕度萎縮。
診斷:運動神經元病。行骨穿,抽取骨髓液40mL,行干細胞胞鞘內移植,1周后可以進行流食。兩周后一般的飯就可以進了,但較緩慢,說話聲音大了,自己可以行走,一月后日隨訪除飲水輕度嗆咳以外,無明顯吞咽難。
查體:舌肌萎縮較入院時減輕,能伸舌,咽反射存在,但減弱,四肢肌力V級。而后進行第二次干細胞移植,鞘內植入。一周后隨訪,病人可吃雞蛋,伸舌自如,吐字不清,舌肌萎縮明顯減輕,四肢肌力V級。以后三個月,病人體重增加,面色紅潤,行走、進食正常。
患者男,52歲。患有遺傳性共濟失調癥,十年前發覺行走不穩,當時因為癥狀不重也就沒有注意。5年前病情開始嚴重,顱腦MRI顯示橄欖橋腦小腦萎縮,入院時檢查發覺行走不穩,動作遲緩,雙手不能持重物,自感頭暈.雙下肢無法控制,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指排試驗及雙手輪替陽性,雙跟膝脛試驗陽性,閉目難立征陽性,不能獨立下蹲。
經過三次的干細胞移摘,其中兩次腰穿,一次靜脈,病人明顯感覺到了干細胞治療的效果,精神也變得特別好,共濟運動準確,走路時雙小腿發顫減輕,Romberg睜眼時正常,閉眼時雖仍有搖晃,也較之前明顯減輕。無支持下蹲沒有一點問題。
干細胞治療肝病的臨床典型病例
患者男,59歲。經診斷為肝癌,行腹部超聲提示,肝內多發實性占位病變。
干細胞移植前:肝區疼痛,出現右上腹不適,經常性突發肝區及膽區隱痛或劇痛;肝腫大,質地硬,表面不平,且連續觀察增大趨分明顯;食欲不振、上腹飽脹,暖氣、惡心、腹瀉、乏力失眠,不規則發熱,全身關節酸痛,尤以腰背部為最明顯,伴有厭食。
干細胞移植后(一針后)肝區及膽區疼痛減輕(偶見),無惡心、腹瀉,乏力,能正常睡眠達6小時。無發熱跡象,體溫正常,恢復正常飲食,腹部超聲與原超聲對照,肝內占位病變變小、變少。
患者男,47歲。因營養過剩,缺乏鍛煉,導致身體肥胖,體檢查出患有脂肪肝。后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干細胞移植。
一周后,感覺到體質的變化,體力、精力增強,反應敏捷、頭腦清晰、睡眠好。一周期后,再行檢查時發現,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干細胞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的臨床典型病例
異基因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三例,對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進行了異基因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
病例????供受者情況:
例1男性,25歲,0型血,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首次緩解(AML-M3aCRI ),供者為其姐.42歲,己分娩1胎,0型血;
例2男性,9歲,B型血,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首次緩解(AML — MSCR ),供者為其姐,15歲,A型血;
例3男性,25歲,B型血,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首次緩解(AML-M2dCRI ),供者為其兄,37歲. 0型血。
3列供受者間HLA — A . B , DR , DW均完全相配。3例患者輸注其HLA相合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細胞后,造血均順利重建:例1經過干細胞移植一周期的治療至今己有23個月,目前血象、骨髓象正常,染色體全部為供者的46XX核型,現己恢復工作11個月;其他2例目前也在持續緩解中。
患者女,47歲。被診斷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直到5個月前她的病悄轉入了急變期才入院接受治療。
經前期的化療準備后,患者接受了親弟弟的異基因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干細胞回輸后第11天白細胞逐漸上升,移植后第15天干細胞達到植活,移植后第35天患者順利康復并出院。
干細胞治療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臨床典型病例
患者女,38歲。5年前出現顏面部浮腫、紅色皮疹。初以“過敏性皮炎”予以治療無效,并逐漸出現肌肉疼痛,不能蹲下、起立,手臂不能上舉,最后確診為“皮肌炎”。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后病情曾有好轉,但力氣、肌酶始終未恢復正常,走路欠穩,蹲下后不能自行站起。
入院后查肌酶高于正常,肌力3級,結合既往診治史,診斷為皮肌炎,中醫診為萎證。給予五痹扶正膠囊及辯證應用中草藥等口服。靜脈應用免疫調節藥物,并予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三次,共住院治療兩個月,肌酶降至正常,力氣有所恢復。出院后一直電話隨訪至今半年余,現力氣恢復正常,可以自行蹲起,行走自如。
干細胞治療亞健康的臨床典型病例
患者男,45。
移植前:當兵時曾煤煙中毒,昏迷六天。氣壓低時迷糊頭痛。工作效率下降,短時間工作后就感到身體倦怠,胸悶氣短,長期食欲不振。
移植后:夏季潮濕氣壓低時,不用做高壓氧艙,頭部疼痛消失。體力有明顯的提高,工作與生活的質量有明顯的改善,食欲良好、精神狀態良好。
患者女,70歲。
移植前:下肢有輕微的靜脈曲張,雙腿浮腫。免疫力在下降,體重明顯的下降趨勢。早上起床發現眼眶深陷,下巴突出。睡眠質量差。
移植后:腿上浮腫消失,靜脈曲張得到明顯緩解,膚色紅潤,并且膚質有所改善。眼暗明亮,睡眠質量明顯得高,精神飽滿。
患者男,51歲。
移植前:當兵時曾經氯氣中毒,患有氯氣中毒后遺癥,偏頭痛,雙下肢腫脹疼痛。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早上起床時,持續大量脫發現象嚴重。
移植后:雙下肢疼痛消失,偏頭痛明顯好轉。氯氣中毒后遺癥顯現消失。精神狀態良好,脫發現象好轉。
患者男,52歲。
移植前:長期從事文字工作,血糖血壓輕微偏高(空腹6.9mmol/L ,餐后 8.9mmol/L,血壓 90/140mmHg )對城市的污染、噪聲非常敏感。情緒不穩定,胸悶氣短。
移植后:精神狀態良好,注意力集中,清緒穩定,飲食上佳。
過去的20世紀藥物的開發經歷了從天然藥物到化學合成藥物,再到基因重組蛋白藥物,最后到細胞制劑這個過程,干細胞治療可謂現代治療手段的頂峰,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 移植治療是目前臨床醫學中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前沿技術,是臨床疾病治療的發展方向,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移植材料來源的增加,人們對移植治療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將大大提高,干細胞移植治療也將成為臨床治療的新模式。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37090.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