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讀書細胞
來源:干細胞者說
–01–
間充質干細胞的常見來源
圖1:MSCs來源于不同組織
–02–
中國第一款iPSC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03–
iPSC細胞藥物開發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iPSC技術具有可規?;苽洌毎只芰姷戎T多特點,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成為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研究機構的熱點項目。
?
在美國,FDA批準了Fate公司的一系列iPSC來源的iNK臨床試驗和iCAR-T臨床實驗。澳大利亞Cynata公司,其iMSC多個適應癥的臨床實驗已經進入Phase 2階段與Phase?3 階段。
在中國,iMSC項目能夠獲得CDE的臨床默示許可,是iPSC技術的一項突破,更體現了中國監管部門嚴謹但又鼓勵創新的監管態度。目前,國內CAR-T細胞藥物注冊大量同質化申報,造成了臨床試驗密集扎堆,甚至出現了患者短缺的情況,導致了相關臨床實驗成本飆升,這也是資本和醫療資源的一種浪費。CDE在去年發布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的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新藥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當選擇非最優的治療作為對照時,即使臨床試驗達到預設研究目標,也無法說明試驗藥物可滿足臨床中患者的實際需要,或無法證明該藥物對患者的價值。”
通俗來說,政策要求以后申報臨床試驗,很有可能需要選擇最優的治療方案中進行對比,并要得出me-better的結論。目前,在天然MSCs細胞藥物注冊申報中,出現了30多家單位通過默示許可,適應癥卻又大同小異。很多項目,已經通過臨床試驗審批多年,竟然還沒有開展實驗,或者沒有發布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似乎,CAR-T的前車之鑒又已經初現端倪。CAR-T細胞藥物IND內卷之后,MSCs細胞藥物IND內卷也已經開始。
?
?
–04–
結束語
iPSC技術在干細胞藥品化前景光明,屬于一項比較“年輕”的技術,希望能利用后發優勢,真正的去做創新,少一些傳統方法的me too,嚴格遵守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和臨床實驗的法律規定,踏實做好工藝。
?
相信不光是iMSC,其他的iPSC治療方向,也會不斷的涌現。真心希望國內的iPSC相關企業,能夠認真做研發,認真做質控,與相關三甲醫院積極溝通合作,通過嚴謹規范的臨床實驗,取得好的臨床結果,真正造福人類。
?
參考資料:
1. CDE官網
2. 中盛溯源官網
3. 成體干細胞國家地方實驗室
編輯:小果果,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448371.com/cells/gxb/18643.html
免責聲明:本站所轉載文章來源于其他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業相關知識,傳遞當前最新資訊。圖片、文章版權均屬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信息。
說明:本站所發布的案例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知識,不作為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