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CDE官網公示,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藥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的自分泌PD1抗體靶向間皮素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注射液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癥為間皮素陽性的晚期惡性實體腫瘤。
據悉,這是一款靶向間皮素的自分泌納米抗體CAR-T細胞藥物產品(anti-PD1 MSLN-CAR-T),也是首款獲批IND的自分泌納米抗體CAR-T細胞藥物。
在2019年,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就已啟動了這款CAR-T產品的臨床階段的概念驗證(POC),并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臨床價值驗證數據。
截止2022年10月,按照臨床藥物試驗規范(GCP)開展的研究者發起非注冊臨床研究(IIT)數據顯示:
自分泌PD1納米抗體靶向間皮素CAR-T(anti-PD1 MSLN-CAR-T)在11例PDL1+末線的惡性間皮瘤患者實現100%的疾病控制,臨床療效突出;
1例獲得腫瘤完全緩解(CR),持續完全緩解已達24個月;
6例患者回輸后獲得部分緩解(PR),客觀緩解率(ORR)達到 63.6%。
安全性方面,臨床研究過程中均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
2021年2月,研究人員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開展臨床研究,該款CAR-T產品在一例晚期難治性卵巢癌患者治療中成效顯著,文章發表在BMJ子刊,題為“αPD-1-mesoCAR-T cells partial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advanced/refractory ovarian cancer in a patient along with daily apatinib”。
該篇文章也是國際上第一篇關于用CAR-T自分泌PD-1抗體治療實體腫瘤的臨床文章。患者入組前接受過多次治療,但2018年10月再度腫瘤復發,入組后患者于2018年12月接受PD-1-meso CAR-T細胞首次治療,2019年1月接受第二次輸注。值得一提的是,CAR-T細胞在制備過程中使用的是非病毒載體制備技術。
結果顯示:回輸PD-1-meso CAR-T細胞后,患者血液不僅CAR-T細胞數量得到了擴增,而且自身的CD8+T細胞的活性也得到了增強,這表明回輸進人體的CAR-T細胞已經開始動員身體內的免疫細胞圍剿腫瘤細胞,從而發揮更好的抗腫瘤效果。
且據研究人員所述,從該案例及其他案例發現,這種多功能CAR-T細胞并沒有引起的明顯的不良反應,僅出現了高血壓1級和乏力等輕微的副作用。
另外,2022年6月,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在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展示aPD1-mesCAR-T細胞治療惡性間皮瘤的I期臨床安全性及初步療效,展現CAR-T細胞療法攻克實體瘤的突破性進展。
隨著我國細胞治療行業的不斷發展,除了已經上市的兩款CAR-T產品外,馴鹿生物、科濟藥業、合源生物、傳奇生物的血液瘤CAR-T產品也已經在國內申報上市,并獲得了優先審評資格,我國細胞治療行業的競爭也正式進入了下一階段。未來,各細胞治療企業可能會更多地聚焦于解決目前細胞治療產品存在的痛點,包括生產成本高,對實體瘤效果欠佳等。